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自9·14以来,大盘共有十次跌破千三,前九次股指都在刺穿的当日被神奇托起,而周五指数却一去不回头地首次收于整数关下方。
1300点是什么?是中国股市的一个噩梦,还是无数套牢投资者的一个希望?是滔滔洪水中的诺亚方舟,还是一张即将倒下的多米诺骨牌?也许它什么都不是,它的一切意义不过是大家的想象而已。这是一位名叫“绝对风云天下”的网友在新浪上的留言。
股指未来的曲线永远运行在我们的想象当中。当若干年前上证指数在2000点上方时,不谙世事的经济学家喊出了冲击3000点的口号;当本周五股指再度跌穿1300点的时候,热衷于给A股市场重新定位的改革者们又发出了千点再见的呼声。当年的2000点已成过去,那么如今的1300点又意味着什么?
1300点之于市场
1300点不能说是一个技术点位,至少它的意义不能仅用图表分析的观点来概括。它是一条界限,在这条界限以上,股市的下跌只属于那些公众股东,但在这条界限以下,股市的下跌属于整个市场的参与者。
2004年9月,上证综指五年来首次击穿1300点大底,而就在这个时间的前后,深圳刚刚恢复发行不久的中小企业板块以及上海市场今年以来以高峰速度扩容上市的大批新股前仆后继出现了奔向发行价的走势。这是中国股市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场景,可以用悲壮来形容。
中国证监会于9月正式暂停了新股发行,并推出了新股发行的询价政策,计划在2005年1月1日起正式实行。有人说这是将定价权交给了市场,其实这不是转交,而是被逼无奈。将新股定位交给机构投资者来选择,就算不这样做,市场走势也会自己做出选择。
1300点动摇了长期以来市场的新股定位体系。
1300点之于政策
有多少对后市股市将产生重大影响的政策是围绕着1300点出台的?在这个点位重大政策出台的密度远远超出了市场的预期。
新股发行询价制度、流通股东分类表决制度、非流通股集中转让制度是1300点附近市场推出的三大制度。相比这些改革,保险资金直接入市之类的政策只能算小意思。虽然在这段期间,管理层发出了很多口头利好,每每挽救市场于危难之时,但市场真正的变化却体现在上述的三大政策之中。
流通股东分类表决制度是一种过渡,也是一种独特的双轨制方案,非流通股权的转让办法,也是一种过渡,更加是一种独特的双轨制方案。在1300点,市场进入了一个双轨制运行的时代。我记得\"双轨制\"这个词产生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一种概括。
这只能说明一点,在市场经济改革已经走出很远的今天,证券市场的市场化改革才刚刚起步。1300点困境的出现,自下而上迫使管理层开始认真面对市场存在的结构问题。
1300点之于多空想象
有一个日子很重要,就是2005年1月1日,这一天市场不会有交易,因为是假期,但是以这一天为象征,股市同时迎来了两个新生事物:新股询价制度与非流通股集中转让制度。
这两个政策都是在1300点区域,在暂停新股发行这个时间窗口中出台的,又将在同一时间正式生效。虽然有人对此做了各种各样的分析,但是这都是我们从未经历过的制度,两个同样是从未经历过的重大改革在同一时间一起推出,未来的市场似乎是未知的。
这种未知的格局也激发了市场丰富的想象,有人说这是重大利好,也有人说这是重大利空,其实一个未知的市场留给人们最大的空间就是:你能够把市场环境想象得有多好,那它便有多好;你把市场环境想象得有多坏,那它便有多坏。这是马太效应在经济行为中的进一步体现与延伸。
1300点之于后市行情
从文学的角度,可以将想象力发挥得如天马行空一般,但是从股市评论的角度,却不得不给出一条相对清晰明确的判断。股指再次运行到1300点下方之后,行情会怎样变化?
个人认为,在1月之前市场不会有行情,因为市场现在所面对的是历史经验中未知的经历。在1300点下方的运行将会低调而萎缩,平淡中很难有激动人心之处。在未知的等待中市场必须经历这个过程。
那么在1月之后呢?市场在既成的弱势之中还要经历一次短线冲击,这也许是改革中的一次洗礼,在这个过程中不排除创新低的可能。现在没有办法明确是某年某月的哪一天,究竟在什么点位为止,只能说过程大致如此。
当一切尘埃落定之后,市场会以一种新的方式回到1300点上方并继续前行,这是改革的使命使然。这样的行情也许我们比较熟悉,就是每年都会出现的春季攻势。
1300点的辩证之处就在于,它是对股市历史的一种颠覆,但是颠覆之后又注定是一种过渡,新的秩序还没建立,旧的格局已经逐渐瓦解。所以对后市行情最好的概括是:第一步--看上去接近崩溃,但实际上不可能会崩溃;第二步--看上去接近于飞扬,但实际上还没有到真正飞扬的时候。
( 责任编辑:阿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