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中国是否应该多参与碳排放市场、应在“后京都议定书时代”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如何应付欧美国家的对环境问题的“威逼利诱”……《京都议定书》使中国面对的将不仅是环境问题,而是经济和政治问题
俄罗斯11月正式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旨在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京都议定书将在明年2月正式生效,世界将走进“后京都时代”。而12月17日在布宜诺丝艾利斯闭幕的2004年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年会“不欢而散”则注定“后京都时代”的开启不会一帆风顺。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京都议定书》这一环境、经济、政治多重博弈框架中将面对更复杂的考验。
起死回生的《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后来的称呼,该公约旨在限制全球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中国2002年向联合国递交了对《公约》的核准书。
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京都议定书》为附件I国家(发达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规定了具体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要求附件I国家在2008-2012年间总体上要比1990年排放水平平均减少5.2%。
《京都议定书》规定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要承担更多的减排义务,例如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京都议定书》规定的第一阶段并不承担减排义务;而美国、欧盟则需要承担很大的减排量。
“这并不意味着不公平”,绿色和平组织气候变化与可再生能源项目主任喻捷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大气中造成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大都是现在的发达国家排放的,所以它们必须多承担责任。”
但是美国并不这么认为,占发达国家二氧化碳总排放量30%的美国于2001年3月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使得这个协定几乎胎死腹中。而今年11月占世界排放量17%的俄罗斯加入才使其绝处逢生。
由于俄罗斯参加,附件I缔约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占到全体附件I国家1990年排放总量的55%,《京都议定书》将于2005年2月正式生效。
碳排放市场,中国介入多少?
《京都议定书》的特色在于碳排放市场交易:2005年2月该协定生效后,二氧化碳排放作为一种商品将可以在缔约国之间进行自由买卖。
“比如德国有30万吨的碳排放量需要完成,它可以在国内完成10万吨,剩下的20万吨在中国完成,不过要支付给中国一定的资金或技术。虽然在中国完成的减排,不过记在德国的减排量上”,喻捷介绍。由于在中国减排成本比在德国国内完成要低,整体考虑对德国还是合适的。
由于中国排放技术基点底,在中国完成减排的成本也比较低,所以,中国多参与碳排放市场似乎是合适的,对自身环境建设也有利。据透露,中国和欧盟在《京都议定书》框架下合作的风力发电项目已在内蒙古启动。
但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告诉《国际先驱导报》,中国对过多参与碳排放“贸易”须慎重。如果过多的介入这个市场,接受欧洲的技术和资金,很可能在未来的谈判中被发达国家以此“要挟”,要求中国承担更多的减排责任,这对正在高速发展的中国显然是不利的。
清华大学法学院张新军博士亦表示,在后续谈判中,如果“花钱换减排”仍被允许,发展中国家将有充分的理由怀疑日美等发达国家的“真实动机”:即未来通过给发展中国家设定难以达到的减排目标并允许金钱购买的履行方式,增加特定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成本。
社科院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庄贵阳向《国际先驱导报》表达了他的意见:在保证中国自己利益的前提下,还是应该尽量多参与碳排放市场。
后京都时代,中国如何“表态”?
在《京都议定书》生效后,下一轮减排谈判已经开始,中国在这一轮谈判中应如何表态,将受众多因素制约。
今年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年会上,“后京都时代”的利益雏形已经逐渐确立。
一位参会人士向本报透露,会上主要存在三个利益集团,它们在环境与发展问题上存在不同利益诉求:第一个集团是美国,其坚决反对《京都议定书》有关条款;第二个则是欧盟,要求严格执行《京都议定书》条款,第三个则是中国和77国集团。
中国和77国集团是美国和欧盟争夺拉拢的对象,美国“似乎”站在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帮”中国说话,希望中国支持不减排,欧盟则依靠转让技术等方法极力争取中国支持。
据这位人士介绍,中国的态度已经有了微妙变化,原来中国坚决反对承诺减排和被确定排放上限,但现在“口风”似乎已经有所松动。
庄贵阳告诉《国际先驱导报》,站在中国发展大局来看,中国目前处于重化工时代,排放量很大,还是应该以不接受排放上限为谈判目标。在谈判中,中国应充分利用美国和欧盟的矛盾获得利益。
中国电厂计划实为计策?
但中国不接受排放上限必须“顶住”发达国家舆论和道德的压力。由于中国是排放大国又没有减排义务,已经引起了发达国家的不满,最近外电开始“纷纷”关注中国电荒背景下的电厂计划。
近日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文章说,中国计划新建562座电厂,占世界总数的近一半。新建电站产生的温室效应气体将是京都议定书减少排放目标量的5倍,“中国将彻底埋葬《京都议定书》”。文章指出掌握全球气候变化命运的仍只是那五、六个拟建电厂的大国,其中中国最为关键。
“当我们在会议期间向欧盟国家的环境部长透露了中国的电厂计划,他们都大为惊叹,甚至称这是当头一棒”一位参加2004年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年会的人士告诉记者。
不过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抛出如此大单的电厂计划是向发达国家的一种“表态”,目的是“推动”欧盟国家加速向中国转让清洁能源技术,最后电厂计划不一定都会实施。
可以确信,发达国家利用《京都议定书》对中国的道德和舆论的讨伐将不会减少,中国必须在坚持自己利益和展示负责任的大国风范间找到合适的结合点。
( 责任编辑:胡立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