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执笔\侯宁
2004年12月16日中午,一家茶馆里,我和一老友谈到了财经圈的这过去的一年。股市中郁闷了大半年的朋友皱皱眉,说“也就郎咸平、张维迎、周小川,王小石吧,有印象”。
我默然,觉得朋友的话很有道理:郎咸平挑起了“国企改革方向”大讨论,理当作为年度明星;张维迎代表“主流派”为企业家正名,也名震朝野;而周小川作为央行行长,“点刹”经济快车,掀开宏观调控和加息的大幕,自然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对了,还有李金华!”呷了口茶后,朋友补充道。“审计署可揪出了不少王小石一样的官员。”
此时,窗外下起了小雪,这是2004年北京城区的第一场雪。虽然稀稀拉拉并不大,但对早盼着下雪的人们来说,亲切感还是油然而生。
我虽然依然沉默,但心里却多了一丝亮色,觉得今年李金华大旗下的“审计风暴”很像是这2004年北京的第一场雪:大地因此显得纯净了不少,空气也因此显得清冽了许多。
事实上,细数这众多“风云人物”,郎咸平的勇敢提问虽然杀伤力不弱,但其“作秀”姿态让我难以适应;张维迎的回应尽管不无道理,真的企业家当然也该善待,但其“主流”的霸气也让我摇头;而周小川行长虽然一向有所作为,但此次效果如何,还是需要观察的未知……
此时,还有谁能寄予希望呢?
思来想去,让我等百姓眼睛一亮的,还真的只有李金华这样的“铁腕”了。
新华网上有人把李金华称为“现代包青天”,便很能说明问题。这也就难怪在央视2004年度经济人物评选中,李金华一人能独得11万多张选票中的8万余张了!
“李金华揭开了特权部门的腐败锅盖,触动的是一根特别敏感的神经。你不觉得么?”朋友悠悠地笑着,少了些愤然之色。
外面的雪还在稀稀拉拉地下着。我听着朋友的话,感受着茶室里的温暖。
“是啊,李金华把自己比喻成国有资产的看门狗。这话当然也是凭空说的。至少,这条‘缉毒犬’是得到政府授权的,否则也没法审计那么多重要部门。这表明,中央对李金华的工作是支持的。这就给那些不负责任的高官、昏官和庸官头上戴上了紧箍咒,头顶架起了铡刀。而对于清廉正直有责任心的官员而言,审计署的作为又等于给了他们继续清廉正直、继续负责任的勇气!”我嘴里说着,觉得底气足了些,好像自己也成了什么官员。
“我觉得我们的审计署有点像香港的廉政公署啊。”我继续说。
“哪里啊,人家香港廉政公署可以发传票拘捕创维的黄宏生,我们的审计署可没有这方面授权,还得靠检察院等部门还继续审计署后面的工作。要不,温总理也不会在年末再度强调落实审计后的整改工作,给人民一个满意的答复。”朋友反驳道。
“再说,连李金华自己都承认,连如何落实审计责任这样的事情,都是他最大的困惑。因为在我国,这个责任的认定还有待廓清。”他大声说着,并用力摆摆了手。“尤其是我们这个股市的责任问题,恐怕李金华都觉得头疼,否则他怎么不来审审呢?”
“所以,别指望李金华成了包青天,他也没那么大能力,也没那么大权力。我们只能希望国家的制度建设会继续走法制化道路,也希望多一些李金华这样负责任、有胆量的官员。”朋友说完后叹口气,显得有些感慨。
我无语。朋友一句“有胆量”的话让我马上想到了网上调查中,有76%的网友担心李金华遭到报复的事实,也想到了许多人呼吁不要让李金华成为“个人英雄”的担忧,顿时又觉得这中间确乎藏有许多的“阴谋”——除了制度的不健全会掣肘审计署的行动外,交行审计大案的举报人不是还遭到报复了么?如今审计署连续对水利部、财政部、国家体育总部、中国工商银行和国家电力公司这样的有实力有级别的“特权部门”发难,难道就不会引来贪官、昏官们或明或暗的联手“围剿”么?
“李金华会遭到报复的可能性有多大?”我问自己也问朋友。
他笑了,放下手里的茶杯:“你说呢?谨小慎微、八面玲珑才是常人眼里的处世之道。像李金华这样一枝独秀,当然容易成为出头的椽子。难道人们对李遭到报复的担心多余么?”
是啊,多余么?我问自己,脑海里马上浮现出李金华笑呵呵的脸。
“我觉得,你把所有人都得罪了,也就谁都不得罪了。这就是辩证法。”记得李金华曾如此阐述他的官场哲学,似乎显得很轻松。但真得如此么?
想报复李金华的人难道会因为他一贯秉公执法的秉性而“理解”他的铁面?最后高呼“理解万岁”?
我摇头:“说多余当然不对,但想报复也没那么容易吧。国家把审计报告公诸于世,不就是为了通过透明的操作营造一个公正的舆论环境么?中央支持这么干,问题就不大。”我轻声地回答朋友,似乎也在回答自己。
“还是要形成可供操作的制度,造就清明的大环境,这是关键。没有了一套制度,就得希望李金华永远正直坦荡,真真是旷世青天;要么,就得希望李金华长生不老,呵呵。”朋友一边坏笑着说着,一边把口里的茶咽进肚子。
“这乌龙真香啊。”他感叹着接着发挥。“这国家治理和我们喝茶一样,有了好茶,还需要好水、好茶具、好茶师和好心情。这样才能体验到清明盛世的香味。否则,即便李金华是好茶,又能怎样?”
我笑了,也呷了一口,觉得果然是好茶,但忽然又觉得那里不对劲儿。有点燥!
一琢磨,原来是因为茶室的温度高了,才有了不清爽的感觉。
起身开窗,发现雪已经停了,但户外雪后清风扑面而来,顿觉舒泰了不少。
于是暗想,还是把李金华的“审计风暴”比作2004年的第一场雪吧——虽被称“风暴”,但其实并不算大。然而,它的意义却不小。
而更令人欣慰的是,在李金华的背后,也确实站着亿万或官或民的正直的华夏子孙!
( 责任编辑:任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