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2004年,是一个让汽车厂家与经销商都难以释怀的年份。因为这一年,宏观调控第五次降临到了中国汽车界。“黑五月”、“六月雪”印证了人们的担忧,传统意义的“金九银十”销声匿迹了。在许多人的眼中,今年的宏观调控就像一个紧箍咒紧紧地套在了汽车行业身上。
但事实又不至坏到底,2004年500万辆的年产销量(其中轿车产销量220万~230万辆)、全行业10000亿元的年销售收入、产销增长20%的数字,还是给中国车市留下了希望。宏观调控之于今年的中国车市,究竟是浮云一片,还是温柔一刀?
“点刹”效应
2004年4月9日,这一天被人们普遍认为是中国今年启动宏观调控政策的标志性起点。在这一天召开的国务院经济工作会议上,隐约透露出要对经济格局做出深层次调整的意思。紧接着,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召开,要求加强货币信贷调控,继而银监会开始对钢铁、水泥、电解铝三大行业的信贷资金进行专项检查。之后是把房地产业纳入其中,而在实际操作中汽车产业也受到连带影响。
对汽车业最直接的影响当属银行信贷政策紧缩,宏观调控正中汽车产业的命门。随着银行对汽车消费贷款的停滞和收紧,汽车企业无异于遭到当头一棒。
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小虞日前透露:今年第三季度,中国汽车制造商的利润同比下降了34%,而在截至9月底的前三个季度,利润较上年同期也下降了近8%。另外,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上海和长春这两大汽车制造中心10月份轿车产量的数据,也在某种意义上揭示了宏观调控所产生的连锁效应。两地仅10月份的轿车产量就比3月份下降了60%,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
回顾今年宏观调控之于汽车业,可谓雪上留痕,清晰可见。
“汽车销售增幅自3月份起逐月下降,相对于去年、前年,无疑属于低增长;从目前来看,月度下滑依然没有抑制住。轿车市场尤为艰难。包括一些主流轿车企业在内的大约1/3厂家达不到去年水平,更完不成今年的预订目标。而国家统计局也于9月中旬和11月下旬,先后两次调整了他们对今年轿车产量的预期,先是将282万辆调低到239万辆;后又提出239万辆也难以实现。两个月的时间内,两次修改预测数字实属罕见。”上海市汽车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汽车市场专家张伯顺如是说。
对此,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认为除了汽车业自身发展的规律外,今年车市持续低迷,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银行提高了汽车信贷的门槛,经销商的流动资金贷款没了着落,产销两端都难以支撑车市。“另一层原因也在于今年汽车厂家对宏观调控的影响认识不足、准备不足。”李书福说,在初遇车市低迷时,许多车企并没有迅速做出适应市场变化的调整,而是希望通过降价来拉动销售,而一轮一轮的降价,直接打击了消费者的购买信心,持币待购一发不可收拾。
终端吃紧
除了对车市生产端造成较大冲击外,宏观调控也在改变经销商的命运。
“如果严格按照资产负债比,现在一大批4S店早就应该关门大吉了。但这对谁都没有好处,所以大家仍在苦苦支撑。”张伯顺很能体谅当前经销商的进退维谷的境地。从实际情况看,此前汽车经销商一般采用3个月承诺汇兑的方式,利用从银行贷款资金进货,而在银行收紧信贷之后,经销商的进货也变得越来越困难。不仅如此,一般品牌的4S店,厂家要求的注册资金不能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而维持正常运转的流动资金则一般需要1500万元到2000万元。在这些资金中经销商自有资金大约只占35%,其他则需要依靠银行贷款来补足。而一旦失去了银行的信贷支撑,经销商无异于是被切断输血管的病人。
一时间,销售网络面临着严重的崩塌危险。据记者观察,位于北京东三环的一家菲亚特专卖店,前几年生意一直很红火,但在今年10月份,这里已被一家快餐店所取代。无独有偶,位于望京科技开发区内的亚之杰福特专卖店,同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在年前关门大吉了。
有业内人士估计,目前全国汽车的库存将超过30万辆,这个数字已接近两个月的轿车产量,巨大的市场压力和资金压力都让经销商喘不过气来。
当然,这也与汽车产业融资渠道不足有关,而汽车经销商上市的则更是凤毛麟角。据说,在国外营商企业总有这样一个原则,就是无论在什么时候,手里都要有一笔资金,它是在关键时候能够兑现的。现在处于水深火热的经销商们,恰恰需要的就是这笔钱。
从数字上看,今年的产销形势并没有让人们悲观到底,甚至有专家认为还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今年几乎所有经销商都是降价、贴本和让利等全套促销手段和盘托出,希望能保证销量。再加上钢材等原材料涨价的因素影响,事实上,经销商和汽车厂家的利润已经大大缩水。国家统计局有数据显示,前3个季度整车制造企业利润下降了7.9%,是6年来的首次下降。
“目前居高不下的库存,已远超过了正常的合理数量,占用的资金以及所耗的管理费用,必将进一步压缩经销商的生存空间,明年经销商的运营将更加困难。”张伯顺预测道。
二次拐点?
“从明年起,中国汽车产业将由超高速发展回归平稳增长状态,而且这种状态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有专家对宏观调控的后续影响这样评价。但是,由于中央已经明确表示,明年宏观调控的经济措施还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因而,对于明年车市的走向很多人依然感到困惑和茫然。
会不会在宏观调控之后,出现一个新拐点,让中国汽车进入一个持续健康发展的新阶段?
日前在广西柳州举行的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年会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沈宁吾预言:“在未来10年~15年间,中国宏观经济快速增长地步伐不会停止,中国汽车业稳步增长地步伐也不会停止。”但知名汽车分析师贾新光却认为:“可以肯定,明年国家宏观调控不会对汽车市场发展产生明显的拉动作用。银行的分期贷款政策仍然会比较紧,预计明年1月份我国汽车产量将为12万~13万辆。明年车市产销增长率在13%~15%之间。”
日前,通用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瓦格纳在访问中国期间,说了一句十分耐人寻味地话:“中国政府预计明年汽车销售增长将出现恢复。”不知,精明的瓦格纳是否从政府那里观察到了一些蛛丝马迹?如果这个预言准确,那么,至少可以肯定,明年政府在汽车产业政策上还会做出应需的调整。
记者手记
由浪漫到现实的回归
盘点前两年中国车市的火爆,不难看出,在太多的非理性的狂热需求面前,中国汽车市场更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一路狂奔,但遗憾的是,它并没有沿着规则要求的赛道跑向终点。第七次宏观调控不期而至,只凭一纸政策,中国车市就被打加原形。从某种意义上讲,本轮宏观调控更像是面镜子,对国内外汽车生产厂商而言,中国车市的“井喷”行情将成为一段难以再现的美丽回忆。
一切都是宏观调控惹的祸?无须否认,在拉上了浮华的大幕之后,如今的车市的确有些苍凉,但人们还没有理由悲哀。毕竟2004年汽车的生产和销售整体还是增长的,20%的增长速度比起去年的40%,只不过是良性瘦身罢了。日前召开的全国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明年还将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这意味着,现在的汽车厂商应该重新梳理自己的思想观念,一味的埋怨宏观调控起不到任何作用;机械的等待时来运转,也只是自欺欺人。经营理念、管理模式、产品质量、品牌形象等这些一度被忽略和被遗忘了的概念,该重新拾起来了。可以想见,今后汽市要凭真功夫。那种曾经依靠一个型号、一次市场策划就能呼风唤雨,乃至赚得盆满钵满的好日子将从此一去不再复返了。车市不再是浪漫的机会主义者当道,而是理性和智慧的回归。汽车生产商如此,经营者如此,消费者也是如此。面对宏观调控,汽车业又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契机。
五次宏观调控
我国共经历了五次大的宏观调控,并都对汽车产业产生了很大影响。
第一次宏观调控发生在1978年,1979年至1981年,我国汽车年产量从22万辆减少到17万辆;
第二次宏观调控发生在1984年,1985年至1986年,汽车年产量从44万辆减少到37万辆;
第三次宏观调控发生在1987年,据统计1989年至1990年,汽车年产量从64万辆减少到50万辆;
第四次宏观调控发生在1993年,1993年至1998年,汽车年产量从129万辆增长至160万辆,平均增幅2.5%。
1998年至2002年,汽车年产量从162万增长至325万辆,年均增长25%。
2003年,汽车年产销实现440万辆,相比2002年增长30%,其中轿车增长近80%。
2004年,第五次宏观调控,全年预计实现产销500万辆,商用车增长20%,客车增长10%,轿车增长25%,未出现负增长。
( 责任编辑:任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