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中国企业有能力以低廉的价格提供质量一流的服装是一种罪过吗?
在其英文自传中,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写道:"在贸易谈判中,中国的让步常常令人吃惊。"当他的继任者赢得选举并开始第二个4年任期之时,中国再次做出了令贸易对手感到吃惊的让步。2004年12月12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崇泉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透露,"为应对全球取消纺织品配额的新形势",2005年起中国政府将采取主动加征出口关税等8项措施。这位发言人指出,关税具有透明度高、公正、公平的优点,通过采取这一措施,"能起到鼓励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的作用"。
根据WTO协议中的《纺织品与服装协议》(ATC协议),从2005年1月1日起,全球将全部取消纺织品配额,但中国并不能和世界一起步入这个无配额时代。正如本刊去年8月《纺织品贸易全球自由化歧视中国》一文指出的,中国在入世时对纺织品贸易自由化做出了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让步:在《中国加入WTO议定书》第16条"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规定中做出承诺,直到2013年,如果中国的出口产品激增,被WTO成员认为造成或可能造成"市场扰乱",可对中国产品采取限制措施;在《中国加入WTO工作组报告》第241-242段中则明确提出,"中国代表同意下列规定将适用于纺织品和服务产品贸易,直至2008年12月31日,并成为中国加入条款和条件的一部分……如一WTO成员认为《纺织品与服装协定》(ATC协议)所涵盖的原产于中国的纺织品和服装产品自《WTO协定》生效之日起,由于市场扰乱,威胁阻碍这些产品贸易的有序发展,则该成员可请求与中国进行磋商,以期减轻或避免此市场扰乱。"这意味着,在2008年12月31日之前,外国只要认为中国出口的纺织品对其造成了"市场扰乱",仍有权对中国纺织品实行特殊保障措施。
在纺织品贸易在全球实现自由化的今天,美国人已经牢牢打入了一个"楔子",其他国家也从中受益良多。2004年初,美国即宣布对来自中国的针织布、胸罩及睡袍三类纺织品实施7.5%的配额限制;当年6月28日,美国纺织品制造商再次要求布什政府对源于中国制造的袜子加以限制,而根据WTO协议,这些纺织品自2002年起就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被先期取消配额了。
在本刊去年8月的文章发表之前,"ATC协议"相关的中文信息几乎是千篇一律的振奋人心之词,所有的人都在为ATC协议即将中止的消息而振奋不已,认为中国纺织业即将面对一个"旷世难寻"的巨大机遇,国内极少有纺织企业知道配额远没有结束。由于纺织品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和进入的门槛较低,因此占据着"比较优势"的中国纺织业近些年来在国际纺织市场上异军突起,增长势头极其强劲。来自商务部外贸司的消息说,2003年,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以27.7%的增长速度扩张到788.5亿
美元,占到美国进口市场的20%,欧盟市场的15%,有估计认为,在ATC协议中止后的2005年,在美国和欧盟的市场比例可能会上升到50%和30%。相当多的企业在为2005年的到来摩拳擦掌,《解放日报》曾报道说,国内纺织业2004年1月至3月实际投资达到103.19亿元,同比增长了100.7%。
但事实上,自去年以来,美国和欧洲的纺织行业组织就开始了大规模的游说活动,反对取消配额,理由是这将在全球范围引起纺织服装业的灾难。2004年8月,外国媒体称,如果不能使WTO做出延期决定,纺织服装公平贸易全球联盟会准备了另外一套B方案,迫使中国继续受配额制约。所谓B方案,即是指启动特保机制。11月3日,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已经受理了美有关纺织行业组织对中国五种纺织品的设限申请。
令人意外的是,在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前夜,中国商务部不仅没有像他们的美国同事那样,出面为自己国内的企业据理力争,反而主动对国内纺织品出口加征关税。
12月13日欧盟发言人表示,欢迎中国方面在全球配额制于明年1月1日取消后,采取措施控制纺织品出口增长,并表示只有在确实非常需要的情况下,才会动用法律措施阻止中国纺织品进口。 美国《纽约时报》2004年12月14日报道,由于缺少有关该计划的关键细节,包括税收的比例,美国商务部女发言人布鲁尔拒绝对中国的新提议做出评价。相反,布鲁尔女士重申了美国政府在全球配额取消之后对美国的有序过渡进行监督和"增强美国工业竞争力和为美国工人创造良好竞争环境"的决心。
与委婉的外交辞令不同,作为更直接的利益相关者,美国纺织业代表丝毫不在乎中国商务部的主动示好:"我们要求对中国商品加以限制的努力不会因为北京的决定而停滞。中国纺织品出口的价格太低了,征收关税也不会带来什么影响。这不过是过去中国商品的价格比美国商品低70%,现在低58%而已,没什么分别。
对于这样"得寸进尺"的对手,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新闻中心主任孙淮滨认为对其示好毫无用处:"我们该强硬的时候还是要强硬,可以把官司打到WTO那里,而且我们协会内部已经有专门的部门负责这样的事。"
而且,孙淮滨认为,虽然从量税的特点看,无论商品价格高低,每件都收同一个数目的税,似乎可以挤掉低端产品的利润,迫使中国纺织行业的出口走向高端,但他强调,更重要的是,"尽管纺织业最终确实应该朝着以质取胜、增加附加价值和提高出口经济效益这样的方向发展,但中国目前纺织业的优势就是有能力以低廉的价格提供质量一流的服装。这是人尽皆知的共识,没有什么丢人的,中国企业需要在此基础上占领更多的市场和渠道,再逐步提升自己的品牌等等。但目前这种自废武功、自捆手脚的方式能实现所谓走向高端的目标吗?"
中国加入WTO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享受全球自由贸易的福利,但面对旨在推进自由贸易的"配额取消",中国却开始对本国企业的出口产品自征关税。纵观历史,放眼全球,这无疑是一个坐在办公室里想出来的一厢情愿的选择。
( 责任编辑:杨茂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