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纳税人的钱花得是否有效要评估!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最近,广东省财政厅下发通知,要求省级部门预算单位对大笔的财政支出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实行自我绩效评价,之后还将邀请人大代表,对此进行复查。在全省开展绩效评价,这种探索尚属全国首创。(见1月11日《深圳商报》)
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化,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综合绩效成为我国财政管理和改革的重要目标。其中,地区财政作为我国整个财政体系的组成部分,加强地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地区财政资金绩效,对稳定国民经济、优化资源配置和调节收入分配等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从这个意义上看,要求省级部门预算单位对大笔的财政支出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实行自我绩效评价就具有突出的意义。
由于绩效审计不仅仅局限于政府部门的财务收支状况,而且对其组织和其他系统管理活动的效益作出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因而绩效审计发挥的作用,可以为政府和人大的财政预算和决算的审批提供决策依据,提高财政资金最大使用效益。那么,广东省的这种探索就给了我们多种期待。
笔者以为,建立成本最小化的政府就是广东省给我们的期待之一。众所周知,我国政府管理在相当程度上存在着无效的规模成本、运行成本和决策成本。有人认为,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政府成本最高的国家,但却是行政效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因此控制政府成本的必要性就显现了出来。而要控制政府成本就需要引进市场机制和改革公共财政体制。我们常说,要建设一个廉洁、廉价、高效、公正、透明的政府。廉洁、廉价、高效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即政府功能和作用的发挥是需要成本的,但现实中的政府成本结构中既有必要成本、有效成本,也有超量成本、无效成本。公众需要一个成本最小化的政府,这就要求政府扩大政绩,政绩扩大可能的途径是尽可能地扩大社会经济、科学文化教育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总收益,或者最大限度地控制政府成本。在社会总成果一定的情况下,政府成本越大,政府政绩就越小;反之,政府成本越小,政府政绩就越大。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上级政府或政府本身,还是社会公众,在评价政府政绩时,往往由于缺乏政府成本意识和概念,特别是缺乏政府长期成本意识,政府成本信息的不易取得及政府成本的公共性,导致人们在对待这一问题上存在搭便车思想,导致政府绩效评价的非理性。政绩评价的非理性使得许多不经成本效益科学论证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横空出世,造成政府成本恶性膨胀和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给政府财政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因此,在广东省的探索,对于降低政府成本、减轻社会公众负担,就具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个社会之所以需要政府,就是因为政府的存在可以节约交易成本,即用成本较低的政府交易替代成本较高的市场交易、企业交易和社会交易。广东省开展的财政资金绩效评价,让我们对降低政府成本,进而拥有一个成本最小化的政府充满了期待。
( 责任编辑:周克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