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以超低价格杀入北京的浙江“天天好”大药房,开业第五天就遭遇到缺货的尴尬。
“不是我们满足不了顾客的需求量,而是满足不了竞争对手的恶意收购。”来自浙江“天天好”大药房总部的谢晓威总监说。
药店的电脑显示,有“顾客”一次买50盒新康泰克,还有顾客一次买40多盒日夜百服宁。如果这还不足以证明是同行或药厂恶意收购的话,销售部业务员每天接到供货商要求提价的电话则足以让谢晓威肯定“是同行干的”。
据了解,从开业第一天起,这家北京市单体面积最大的平价药店就出现了严重的“供不应求”———100个品种的药离奇卖空。
谢晓威告诉记者,本来准备一个月销售的量,半天就卖空了,如板蓝根颗粒,按常规每天销售100盒,但是刚营业到12时就卖掉3000多盒。同样,石斛夜光丸、尿塞通片等多种药品一上架,半小时内便被一扫而光。
记者今天在这家营业面积3500多平方米的“药品大卖场”采访时,北京市宣武区一位主管副区长正在这里现场办公。据说,区长此行主要是为了解决“天天好”遇到的恶意竞争问题。
“北京的同行们太舒适了。”谢晓威说,这是一个几乎没有竞争的市场。北京的许多同行尽管也号称“平价药房”,但其所谓的平价,只是针对医院的药价而言,“比医院药价低就是平价”。也就是说,北京大部分药店的价格是根据医院的定价来确定的。而“天天好”则不同,他们的价格是根据成本价确定的。
“我们靠大客流量来获取利润,而许多药店靠价格获取利润。”谢晓威举例说,同样一种药品,“天天好”的定价是在成本价基础上增加一个固定的百分点,而其他许多同行则是在医院定价基础上减少几个百分点。
据谢晓威介绍,恶意收购的不仅是同行,还有北京的部分厂家和药品批发商。昨天,假扮顾客在药店大吵大闹的一位经销商派来的员工,被当地派出所带走了。
不过,谢晓威能理解厂家和批发商的难处。“如果北京1000多家药店联合向厂家和批发商施压,肯定会有效果。”因此,“天天好”开业第二天,就接到许多厂商要求提价的电话。一些厂家甚至用“不再供货”来要挟“天天好”。几天来,无奈的他们只好从外地和位于杭州的公司总部调货。
“问题的根子在于我国特殊的‘以药养医’制度。”谢晓威向记者分析了目前医院药价的构成。
他举例说,一盒市场售价25元的药品,出厂价可能不到5元。其中,10元可能是医院用于弥补医疗费用缺口的收入。剩下的10元,则给了一级批发商、二级批发商,还有医院的药剂科主任、药库负责人、医生等。
据了解,目前医院销售量占整个医药市场的80%。“医院的高药价养懒了我国的药店。”不过,谢晓威说,零售市场的利润并不是药店能独吞的。在零售市场,有一级代理(如华东地区代理商)、二级代理(省级代理商)、三级代理(市级代理商),最后才是药店。如此,层层加价,到了普通小药店手里,利润已经很薄了。
谢晓威所说的被养懒了的药店,是那些在北京有一定规模的大型药店。这些药店通常可以从更高级的代理商甚至厂家直接以较低价格拿货,但他们却不愿意放弃高利润,“反正价格比医院低就有人买”。
2002年,德威治大药房以低价格杀入北京时,本报曾发表报道:《北京平价药店撼不动“四大家族”》。尽管德威治对药价的承诺是“各种药品平均降价25%”,但这并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把北京市药价拉低10个百分点”。在德威治进京两年多后的今天,京城连锁药店的“四大家族”———北京医药股份、金象大药房、同仁堂和永安堂———生意仍然很好。
在“天天好”大药房看来,北京目前大大小小的1000多家药店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尤其是缺少上规模的药品大卖场”。谢晓威说,100多万人口的杭州市尚且有六七家大卖场,而有着1000多万人的北京市,“开30家都不为过”。因此,北京市目前的医药市场竞争远远不足。
此外,北京市有关部门有一个关于“350米”的规定,也在无形中削弱了药店之间的竞争。据了解,北京市规定,除西单、王府井等7条繁华街区开设药店不受限制外,其余地方的药店间隔要达到350米。
正是这一条,让去年10月就开始在北京选址的“天天好”工作人员大伤脑筋。“北京的药店尽管不算多,但如果算上那些小药店,在前后左右350米开外选择一个营业面积大、租金低的地点还真不容易。”为此,谢晓威和他的同事们经常夜里拿着尺子在北京街头跑来跑去。
谢晓威希望北京的同行们能把目光放长远些。他说,首先,这种缺乏竞争的格局肯定保持不了多久,即使“天天好”不来,也会有其他人来打破坚冰;其次,对于药店而言,最大的竞争对手应该是占市场份额80%的医院,而不是和自己同样处于起步阶段的同行。
谢晓威愿意研究来店的顾客,让他高兴的是,开业5天来,拿着处方单来的顾客越来越多。这意味着“天天好”抢了医院的生意。“这才是我们应该共同去争取的市场。”谢晓威说,“天天好”欢迎竞争,只要同行不是恶意的。按照他的预计,2005年的北京药品零售市场肯定会硝烟四起。
记者了解到,在外地很有规模的“开心人”平价药店、“老百姓”平价药店等正对北京市场“摩拳擦掌”。
( 责任编辑:孙可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