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丁磊,中国因特网公司网易的创始人,他为这次印度洋海啸灾区捐款多达1000万元人民币,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应,但是,丁磊低调应对,记者甚至无法采访到他本人。潘石屹,中国知名房地产开发商,此次捐款近300万元人民币。他也说“实在不愿意跟媒体过多谈论捐款的事情”。(1月12日《中国青年报》)
根据媒体的报道,在丁磊萌生了捐款千万的念头之后,曾经整整犹豫了一天,这一个细节令人玩味。犹豫的原因,自然不是捐助善款本身,而在于捐助了善款之后,随之而来的源自社会各个层面人群的疑虑与问题恐怕令其无法应对。更能说明问题的是,在《中国青年报》同一天的另一篇文章中,总结了中国富豪行善有“四怕”:一怕惹麻烦;二怕钱去向不明;三怕体制限制;四怕被指“出风头”。
分析类似丁磊这样的富人欲做善事、却又有“四怕”心理,我们会发现,在整个社会呼吁富人行善的同时,却对富人之所以成为富人的致富路径充满着怀疑与敌视,而影视对于一些富人的奢侈生活的热衷与沉迷,也往往导致许多普通人对于富豪“仇视”心理的不断积淀。正是这种心理的日积月累,即使是富人们为做善事而积极捐款,也往往召致人们无端怀疑与不良猜测的视线,而这种怀疑与猜测最终成为富人们难以承受之重。
与此同时,国内慈善机制尚未能健全与完善,也成为中国缺少慈善家的一个原因。必须看到,在富豪行善的“四怕”中,怕钱去向不明与怕体制限制,其指向就是慈善体制上的弊端:一是慈善机构在流程上缺乏足够的透明度;二是目前在我国,捐助善款数额以由此带来的减免税款的额度太低,只有3%,而美国是10%,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富豪们大做善事的积极性。
令人欣喜的是,在此次捐助印度洋大海啸灾民的活动中,丁磊等国内富豪的义举,可以看成是富人慈善意识逐渐增强的一个鲜明标志。
富人在致富的同时拿出一部分钱回报社会,不但加强了整个社会的道德建构,而且有利于消除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矛盾,这是成熟社会的一种文明体现。同样,整个社会期待着富人们在“第三次收入分配”中做得更好的同时,也应反思自身机制存有的弊端是否阻碍了富人们的慈善之举,以利于富人们更多地行善。惟有如此,富人与平民的关系才会变得相对融洽起来,我们的社会也才会变得和谐起来。
( 责任编辑:杨茂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