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据1月13日《中华工商时报》报道,54家在华跨国公司,针对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并轨可能对跨国公司的影响,准备联合向国务院法制办提交一份报告,要求“取消对外资企业优惠政策应有一个5到10年的过渡期”。显然,这些在华跨国公司所以有此“豪举”的“底气”,是建立在它们对投资地经济发展及财税收入具有非同一般影响基础上的。让我担忧的是这背后隐藏的一种倾向:有的地方的经济发展似乎已然呈现出些许“拉美化”阴影。
所谓“拉美化”的实质就是以牺牲本国经济为代价来实现阶段性而非长久性的快速发展。20世纪八九十年代,拉美一些国家走上“外资主导型”的开放道路,依靠廉价劳动力和给予优惠政策等比较优势吸引大量外资进入。外资的进入令拉美国家GDP在短期内高速增长,但当全球产业风向一转,跨国公司纷纷把投资抽出转向其他国家后,这些国家迅速出现经济衰退。
“拉美化”却并非仅是拉美国家才会有的独特现象。最近公布的《2004广东省区域综合竞争力评估分析报告》就提出,要警惕对“外源型经济崇拜”与“内源型经济歧视”,其中就指出要注意广东经济的“拉美化”倾向(2005年1月4日《华南新闻》)。
在“拉美化”程度严重的国家,国际垄断资本把大量利润带回母国,导致经济剩余所剩无几,外国资本的涌入也几乎不太产生技术溢出效应,因而一些国家与地区尽管GDP增长较快,但当地工业化发展却并不相应迅速,许多行业的本国企业技术进步不明显,自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仍然缺乏竞争力。以大量优惠政策为代价吸引外资,还加重本国企业在竞争中的劣势地位,发展空间受到人为挤压,影响、制约它们的发展壮大。一些国家的民营企业难以与外资企业相抗衡,不能说毫无这方面的影响。
尽管现在把我国和拉美简单比较尚失之于草率,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国家的发展亦然。1月7日《国际先驱导报》就报道,2004年的中国因出现“民工荒”、“电荒”、基础资源涨价等问题,给人以“中国正变得不再‘廉价’”的印象。因而不能不从现在起就通过政策调整对外资流失可能带来的冲击力早加防范。首先在思想观念上要剔除盲目的“外源型经济崇拜”,其次,除要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外,更要尽力加快“内源型经济”的发展步伐,提高本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竞争力。
( 责任编辑:杨茂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