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民以食为天。然而,一起起涉及食品安全的大案要案频繁发生,让不少老百姓产生了“到底还有什么食物能让人放心”的困惑。尽管工商及执法部门严肃查处了一大批“问题食品”,但由于缺乏长效的预警防范体系和与群众参与互动的平台,食品安全问题仍然是困绕社会各界的一大难题。
如今,这一难题即将在浙江省被率先破解。据1月16日《现代金报》报道,浙江省工商局已经把“推进以食品安全为重点的预警防范体系建设”,列为该局今年的四大监管重点之首。他们将继续利用“商品质量报告”、“食品定性检测报告”等方式,“像天气预报一样”,定期向媒体公布一段时间内对食品市场的检测情况,以此加强老百姓对“问题食品”的防范意识。
“问题食品”之所以屡屡出现,无外乎三个原因:一是企业信用缺失,二是执法部门缺乏长效的预警监督机制,三是质检和监管信息不透明。
企业信用缺失其实是老生常谈,也是“问题食品”得以产生的最直接原因。从理论上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大程度地追求利润是企业的必然要求,但前提是遵循法律和公平公正原则,一个不讲诚信的企业是很难在市场上安身立命的。但现实是,“问题食品”层出不穷。那么,企业何以敢拿自己的立身之本来非法赢利呢?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的风险成本太低。由于绝大多数食品生产安全企业并未被纳入企业信用分类监管评价体系,执法部门又缺乏长效的预警监督机制,老百姓的维权渠道相对单一且维权成本相对偏高,在这种情况下,有利可图且风险成本不大,就难保会有部分企业乘势而上,利用“问题产品”实现其最大化的利益追求。
要想从根本上堵住“问题产品”的流通上市,最根本、最简单也最实用的方法就是让企业失信不起,让其为自己的失信行为付出惨重的代价。如何让企业失信不起?我觉得,除施重典以外,浙江省工商局的做法也值得借鉴:
其一、建立以食品安全为重点的预警防范体系。如何建立?他们提出了“建立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信息搜集制度”和“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平台”的策略。通过这一“搜集”和一“发布”,能够让工商管理部门详细掌握相关企业的生产经营信息,在预警防范过程中掌握主动权,避免违规经营和被查处企业改头换面、重新开张的情况出现。
其二、像预报天气一样预报食品安全信息。通过媒体来预报食品安全信息本身就具有双重意义:一、媒体的监督力量是很大的,尤其是和执法部门联手的时候。而信息越透明,食品企业就越失信不起;二、为民意的体现和传播打造了一个平台。食品与老百姓息息相关,老百信自然会积极地与媒体和执法部门进行互动,避免了执法部门的单方作战,更有利于对食品安全的全方位预防和监管,这对于整个食品行业的进步同样具有重大意义。
希望浙江省的“食品安全预报”制度能够早日实施,更希望它真能像天气预报一样能在全国各地推广开来。
( 责任编辑:杨茂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