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在安全和稳定问题上,实在是天天睡不着觉。一听到晚上11点的电话就打颤。不知道有多大的责任,多大的难度啊!”在1月14日中石油媒体座谈会上,对于安全生产这本经,中石油集团总经理陈耕言辞恳切。
此前的2004年4月16日,原中石油总经理马富才因为“12·23”井喷特大事故黯然辞职,时任中石油副总的陈耕走上前台,出任集团总经理。而曾在中石油纽约、香港上市中负责主要工作的蒋洁敏,也从青海重新调回中石油,担任股份公司的总裁。
14日,是低调的陈耕上任9个月以来首次直面媒体,中石油2004年骄人的业绩使陈有了足够的从容。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2004年,中国石油集团实现了销售收入5500多亿元,占180多家中央企业的10%;实现利润总额1100多亿元,占中央企业利润总额25%;实现税费1050亿元;主要指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当天,《21世纪经济报道》会同其他媒体,就中石油2005的战略、A股上市动向及天然气供应等问题采访了陈耕和蒋洁敏。
安全生产是个大山
记者:中国石油2003年年底发生了重庆井喷事故,作为中石油的当家人,你是怎样看待安全生产的?
陈耕:在2005年,中石油将主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继续加强安全和稳定,这是压在我们肩头上的大山。
中国石油的公司和员工遍布世界30多个国家,中国国内三十一个省市自治区设有中石油的销售公司;中石油的天然气管网,横跨三分之二的中国版图,所以在安全和稳定问题上,实在是天天睡不着觉。一听到晚上11点的电话就打颤。不知道有多大的责任,多大的难度啊!
另外,海外30多个国家,有一个有意外,职工受到伤亡都不行。苏丹前一段时间,反政府武装与政府发生冲突,虽然中石油在苏丹的中国职工没有受到伤害,但是苏丹籍的职工却受到了伤害;几年前的哈萨克斯坦泥石流,中石油死了几个人;最近的印尼海啸,我们在那里有公司,好几十个人在那里工作,幸亏我们的职工离海啸比较远,没有伤及到我们。
记者:除了安全生产,2005年你们还有哪些新动向?
陈耕:一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二是准确把握投资方向,合理安排投资规模;三是在保障中石油市场供应的同时,抵御来自国内国际市场的风险。
再一个问题就是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国石油既是生产大户,又是消费大户,要建设节约型企业。我们的理念就是奉献能源,创造和谐。
A股上市是中石油的战略
记者:中国石油已经在美国和香港上市,是否会在国内A股上市?为什么这样考虑?
蒋洁敏:关于A股的问题。我想首先,中国石油1999年完成重组,建立起了一个机制,2000年在香港和美国上市。当时上市的价格是每股1.28元,去年全年的平均价格是3.9元,是我们当时上市价格的三倍多,公司价值得到了提升。集团公司持有的国有资产的价值也得到了保值和升值。这应该为国家做出了贡献。
但是,中国石油目前的主战场还在国内。中国石油是一个战略性的公司,是一个赢利性非常好的公司,是一个稳健、诚实、安全的公司,没有理由不在中国上市。因此,A股上市,是中国石油的一个战略。
我们从一开始重组,就没有放弃在中国国内上市的战略研究。但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作出具体的工作安排。上是肯定的,什么时候上,上多大量,是不确定的。
陈耕:关于在A股上市,我讲两句话,迟早要上,什么时候上不知道。蒋总说得很完整,上是方向,何时上不知道。你们别以为他说得多了,以为明天就上就麻烦了。
蒋洁敏:中国石油要让13亿中国人分享成果。我们的盈利水平一直是比较好的。我们在市场上的承诺,比如每年分两次红,公司上市五年,坚持五年,是所有的公司中少有的。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石油不是单纯地从资本市场拿回钱来,而是要通过这种运作,使中国石油发展得更健康,为国家做一些贡献,也为我们的人民,为市场做一些努力。我给大家交代的是一个完整的战略构思,不是眼前的操作。公司没有做具体的安排和具体的部署。
北京用气将有所缓解
记者:为什么最近北京市天然气供应有些紧张?
陈耕:此前,北京许多工业锅炉由烧煤改成了烧天然气,但与中石油没有衔接好,造成了天然气紧张。当然,我听说,有的餐饮单位今年冬天使用天然气取暖,服务员还穿裙子,甚至穿超短裙,应该倡导节约使用天然气。
记者:北京市的天然气的供应是否还会继续紧张?
陈耕:在天然气供应上,中石油一定要保证大家过好年,开好全国的两会。我可以告诉大家,北京的天然气供应基本没有问题。但是,西气东输的价格要以天然气储量的资源作为保障,现在正在研究,接下来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天然气的勘探力度。
蒋洁敏:陕京二线投产总的设计能力120亿立方米,今年七月底全线建成。到华北地区的输气能力增加1000亿立方米,使得华北地区的用气形势有所缓解。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我们整个天然气使用上,下一步有一个整体结构的问题。这个结构包括用气结构,也包括价格的问题。
整个华北地区的用气结构极不合理。夏天如果说用一立方米的气,冬天就要用六到七立方米。在西气东输全面启动的时候,我们曾经围绕市场的问题,签订照付不易合同。这个合同是一个约束。对于用户来说,气到了这里,用户不用也要付钱;但对公司来说,我给你钱,你就必须供我气。
公司的责任应该说更重。因为在一定量的前提下,给钱也未必能供气,必须按计划。像今年华北地区的用气就是如此。
当然,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资源的勘探,加快整个天然气管网的优化和论证。具体的方案出来以后,相信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
记者:最近专家说,中国会建设第二条西气东输的管道,而且西气东输二线的输气能力会达到260亿立方米?
陈耕:西气东输二线,应该有建设的想法,也是迟早的事情。但是260亿的构想我们没有。你可能听说东部需要这么多天然气,我们没有这个说法。
调整能源使用结构
记者:我们国家是不是不能鼓励天然气发电,天然气的使用结构是不是有必要调整?
陈耕:赞成你的观点,一是天然气资源,我们国家也不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从国内的供需关系来看,天然气还是有限的;第二是,把所有的烧煤的包括工业和民用都改用天然气是不可能的,天然气太高的使用量我们是承受不了的。目前北京突然紧张,就是把所有的工业炉,都改成烧天然气了,从产量和资源量来说,这是不能允许的。
在中国主要是煤电和水电,天然气发电只能是局部地区用来调峰。世界上天然气发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的20%,但是中国要达到这样的数字是不可能的。现在大家刚看到使用天然气的好处,马上就遇到了一个如何更合理、更节约地使用这样一个重大的能源课题。对于我们中石油来说,作为生产者和供应者,我们也面临一个把天然气给谁使用不给谁使用的问题,这也需要从战略上进行研究,否则要出现总体上的失衡。
记者:现在煤矿瓦斯爆炸事故频频发生,是否可以考虑将瓦斯煤层气变成可以利用的能源?
陈耕:对于煤层气的开发勘探研究,从1994年北京煤炭总公司成立就开始了,现在已经进行了十多年,下一步要进行开发试验。但是这些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在国家发改委2004年出台的能源中长期规划里,已经把煤层气的研究和开发利用作为课题研究,我们也在着手。
记者:从俄罗斯引天然气管道有没有希望?
陈耕:你认为呢?
记者:我认为太难了,50%对50%。
陈耕:我跟你一样,难是难,但是我比你的信心大一点。
蒋洁敏:难才值得干啊,不难就没啥意思了。
( 责任编辑:孙可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