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国家统计局的否认让“年收入6万-50万元”的中产标准变得扑朔迷离。昨天,一位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证实了这份数据的存在,“数据是有的,只是没有正式公布而已”。
但长期进行中国社会分层研究的社科院社会学所却认为,即使这份数据真实存在,也不能单凭收入来划定中产标准。
两个中产标准
社科院社会学所原所长陆学艺认为,“中产”是对职业、收入、消费、受教育程度的综合考量。三年前,他牵头研究的“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给出了国内“中产”的第一手资料。
不同的是,国家统计局选择的是世界银行的经济标准。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全球中等收入阶层的人均GDP起点和上限分别为3470美元和8000美元,国家统计局需要将这两个数据通过三重换算转换为我国的中等收入群体指标,再用这个指标来衡量来自30万份问卷的调查数据。
而在衡量中产的问题上,社科院却做出了更为仔细的分析。在2001年进行的调查中,中产被详细地分为职业中产、收入中产、消费中产和主观认同中产四个部分。
陆学艺强调说,职业是衡量中产的基础,“一个月收入3000元的白领是中产阶层,但月收入5000元的出租车司机却不是”。
两个中产群体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马戎教授告诉记者,中产问题已经让社会学界争论不休。衡量中产需要准确的标准和仔细的调查,如果标准不同,结论就不一样。
国家统计局和社科院的两个标准就带来了不同的结果。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范围,年收入6万-50万元的家庭目前只占到5.04%,但有望在2020年扩大到45%。
而按照社科院2001年的调查,包括党政官员、企业经理人员、私营企业主、专业技术人员和办事人员在内的职业中产者占社会总量的15.9%,收入中产者占24.6%,消费中产者占35%,主观认同中产者占46.5%。
大体来看,中国中产者主要集中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与70年代出生的人群,其年龄段主要集中在30-45岁之间,文化程度以大学为主。
陆学艺介绍说,把以上因素综合起来,现在我国中产者大致占全社会的20%。
中产还要看价值观
事实上,从西方流入中国的中产概念不仅仅有经济收入方面的含义,它同时还代表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念。
由于社会成员在进入中产阶层的过程之中多数以合法经济努力为手段,并且在这样的过程中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所以中产阶层自身对于社会的责任感较强,他们的价值观念也往往成为社会的核心价值基础。
从这个意义上分析,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李强教授在三年前就曾经指出,中国现阶段还不存在明确的中产阶层。
相关阅读:
我国中产阶层得到数字化界定 年收入6万是门槛
“6万元-50万元”的标准“并不是一个单向的推导,也是用结果验证了的”。测算的起点来自于世界银行公布的全球中等收入阶层的人均GDP起点(3470美元)和上限(8000美元),要将这两个数据相应转换为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指标,牵涉到三重换算:人均GDP和人均收入之间的换算,美元和人民币之间的汇率换算,购买力评价标准换算。但对于购买力评价标准这个最重要的指标“在我国是保密的,不能公布”。全文
国家统计局调查称我国中产阶层进入重要形成期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北京、深圳、上海、广州等城市,居民消费已由实物消费为主走上实物消费与服务消费并重的轨道。这意味着本世纪初的10年到20年间,这些大城市将迎来中产阶层形成的重要时期。全文
中国的中产阶层正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
据本周的《?t望》周刊报道,经济学家常修泽教授透露,中国的中产阶层正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他认为,中产阶层的逐步形成和扩大,将带动消费需求增长和消费结构升级,并成为内需稳定增长的重要内生性因素。全文
( 责任编辑:孙可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