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新闻发言人其实是很不容易干的,发言人是什么呢?发言人其实是代言人,是代替一个机构来说话的。你看在台上说得很自如,其实都是背诵的,比较高水平的,明明是背诵的,但是观众看不出是背诵,我觉得就是水平,这个太简单了,毕竟我们发言人制度还是联系政府和公众的桥梁。
我今天主要是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中国经济问题,谈一谈我个人的看法。2004年已经过去了,我们知道2004年应该说对中国经济给一个总体上的评价,我说2004年中国经济是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我前天从澳洲回来,我在澳洲的时候,在南半球来感触中国经济,我觉得更有一种特殊的感觉,比如你在澳洲可以清晰地感到中国经济对澳洲影响有多大。现在我们中国是澳洲的主要出口市场,澳洲的经济依赖中国经济,所以中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澳洲经济就能保持比较好的成就。
澳洲60%、70%都是中国人,大把地在那里消费,拉动了澳洲的消费,要没有这么多中国人过去,澳洲冷冷清清。圣诞节的时候,我在澳洲的纽克兰,那里的圣诞氛围差多了,没什么感觉,所以洋人的节还是在中国更热闹,在洋人那个地区都不行,所以你在澳洲可以深感中国经济的拉动。
我今天讲中国经济的热点,后面要讲投资。我在澳洲一共去了六个城市,我仔细地认认真真地查,没见到六个工地,没见到六个起重机,各位在中国看一看,在北京,无论哪个角落,向四面环绕看一看,总会看到起重机,总会看到建筑工地,所以中国经济的生机勃勃现在在整个世界经济增长当中越来越重要。我们在南半球都可以明显感到中国经济的拉动力,中国经济蓬勃的发展形势。
2004年中国经济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宏观调控。刚才张教授已经讲了,宏观调控对于我们来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应该不是陌生的,因为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周期性的波动,我们已经进行了多次的宏观调控,但是这次很重要的在哪里呢?在于这次宏观调控的出发点是为了贯彻科学发展观,我这次在澳洲,我来理解科学发展观,我觉得更有感触,你看到那里的蓝天、白云,看到那里的资源,看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确实我们讲的五个统筹,讲科学发展观,讲以人为本,这些东西,我们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我们片面地追求GDP,片面地追求增长,确实是一个问题,确实要把整个经济增长转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上来,认真贯彻科学的发展观。
我在澳洲,最大的体会,水管拧开水就可以喝,没问题,任何一个水果拿起来就可以吃,不用削皮。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和谐,确实这方面也是深有感触。 2004年,我们从科学的发展观出发,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宏观调控,我们做到了三个避免:
第一个就是避免了我们局部的问题演变为全局问题,第二个就是避免了经济运行出现大起大落,刚才张教授讲了,目前来说还不能说我们中国经济,对于软着陆当然还是要有所考虑,2004年过去了,到了12月31号,我们所看到的是中国经济没有硬着陆,没有大起大落,应当说这次宏观调控避免了国民经济运行出现大起大落。第三,这次宏观调控避免了物价迅速上涨、恶性通货膨胀的发生。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应当说刚才张院长已经讲了,他认为中国最好到2%,到3%、4%是可以接受的,别超过5%。
我们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去年,平均是5.6%,关于通货膨胀率,学术界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最早的时候有人提出6%是一个线,因为超过6%是恶性的通货膨胀,6%以下是可以容忍的,他也提出两位数的通货膨胀,历史上比较大的通货膨胀是88、89,以后是02、03,两次都是两位数的通货膨胀,由于这次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措施,我们避免了物价的恶性通货膨胀的产生,使整个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
另外一方面,我们这次用科学发展观所指导的宏观调控同时又是有保有压、区别对待,在2004年,我们的农业,我们的三农问题取得了重大成就,为什么三农问题取得重大成就呢?这也是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宏观调控的结果,所以我们今年无论是粮食产量、农民增收都达到了一个相当好的水平,所以我们也说在分析总结农业方面,叫做政策好、价格高、天帮忙、人努力,这样的话,使整个三农问题、长期困扰我们的问题,2004年我们取得重大的成就,这也是我们整个宏观调控的结果。
我们也可以看到,我们在对外开放方面,我们的进出口贸易,我们的利用外资,都取得了相当好的成就。我们在对外贸易方面,特别是在出口方面,这几年我们的预测都是趋于保守,特别是去年年底,前年年底我们预测2004年出口的时候,由于前年要出台降低出口退税率,当时一些同志对2004年的出口能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大家心里感到趋于一种保守,对于整个增长率,现在实践证明,我们尽管降低了出口退税率,2004年的出口和进口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利用外资,我们2002年是527亿美金,直接利用外资,2003年535亿,去年肯定是超过600亿,总的来说,在2004年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最重要的原因是用科学发展观所指导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避免了中国经济个别问题转变为全局性问题,也避免了运行出现大起大落,避免了恶性通货膨胀的发生。 怎么样进一步看2004年的经济,包括2005年的经济运行呢?我想谈两个,一个是投资,一个是消费,这两个是整个经济运行中最基本的问题。所谓投资,中国经济增长现在是这样,成也箫何败也箫何,几年来拉动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是靠投资,所谓投资就是说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总和,它就是一种有形资产的形式。
投资有两个特点,一个特点能够创造需求,比如说国一条高速公路,建设这条高速公路本身拉动了对水泥的需求,拉动了对钢铁业的需求,这个是要拉动需求,形成需求。但是同时的话,由于它是一种固定资产的形成,而投资完结之后有产出,所以它又是一个供给的过程,最终还要形成供给,所以投资具有这样两方面的特性,一方面可以形成需求,从需求的角度拉动国民经济,也就是说,投资可以创造需求,导致繁荣,这是投资很重要的特点。另外一方面,当投资完结之后,它会创造供给,提供供给,这是两个方面。所以我们把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因为投资在客观上能够创造繁荣,而且投资的变动是和经济增长率同期、同向发生变动。
这么一来,我们就看到一个什么呢?投资对于拉动整个国民经济来说是来得最快的,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也是最大的。前年,我们整个GDP增长8%,当时投资消费和出口的贡献率是4:3:1,去年9.3%,投资消费比是6:3,整个中国经济拉动主要依赖投资。 投资既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是同时完结之后又要提供供给,如果在这个时候,消费上不去的话,那么全社会势必会出现产成品挤压、库存增加,乃至生产过剩等等问题。所以从这个角度来分析,投资既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同时又可能是国民经济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恰恰我们来分析投资,中国经济出现的问题也正好就是在这里,所以我们常讲,经济运行当中存在一些不稳定、不健康的因素,那么不稳定、不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由投资增幅过快、总量过高所引起的。
我们可以追溯到2003年,在2003年我们的投资,全社会的投资是26.7%增长幅度,26.7%是很高的增长速度,刚才张教授讲应该在10%左右的增长速度,我觉得10%还是低一点,但是26.7%是低于1958年时期,低于92、93时期,是很高的增长速度。不仅是总的增长速度、总的规模过大,在投资当中,个别行业的增长幅度就更为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比如钢铁行业,2003年增长幅度达到96.6%,水泥行业达到121.9%,铝达到92.9%,所以个别行业的投资,这种高增幅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均衡运行产生了影响。
去年一季度,这种现象更为突出,整个投资增率达到43%,从来没有过的,钢铁行业和水泥行业都超过了100%这样的增长,这种个别行业投资迅速增长直接带来了三个问题。哪三个问题呢? 1,货币与信贷投放过多、增幅过快。2,煤电油运全面紧张,到处拉闸限电。3,上游产品,特别是原材料产品价格涨幅过高,前年钢铁从2000块钱涨到4000块钱一吨。这种状况使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出现了问题,而国民经济运行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协调和均衡,投资规模,特别是个别行业的投资规模过快增长,就导致了整个国民经济运行出现失衡。所以从这个角度说,中央决定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我们看到,经过宏观调控,整个投资幅度是在回落,特别是一些热点行业,比如钢铁、水泥、电解铝,这些行业回落的幅度更高一些。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说我们不是针对投资当中存在的一些个别行业过热的情况,果断地采取措施,那我们就很难避免这些局部的问题、个别行业的问题演变为全局性的问题。所以对于宏观调控来说,我们从科学的发展观出发,从2004年经济运行实践角度来看,应当给予高度肯定。当然我们这次宏观调控是有保有压、区别对待,所以实际我们又避免了经济的大起大落。
一方面我们要看到投资增长幅度过快,特别是个别行业出现过热现象,使整个国民经济出现失衡,另一方面还是要看到一点,就是投资在我们现阶段也有它增长的必然性,或者叫做客观性。投资在现阶段增长的必然性和客观性主要取决于四个方面。一个,现在中国经济正进入到一个新的增长时期,在这个时期很重要的,我们在工业结构方面出现一个变化,就是重化工业在整个工业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80年代主要是食品和纺织,90年代主要是轻工和电器,现在重化工业占整个经济的50%,重化工业的特点是什么呢?特点就是产业链条长,中间产品多,投资规模大,比如说如果搞一个食品厂,或者是搞一个纺织厂,搞一个生产袜子厂,恐怕有20万、百十万投资就够了,但是现在搞一个钢铁企业、汽车企业,得上百亿,几百亿,所以这种工业结构客观上使我们投资规模势必要增大,这是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就是消费结构升级,消费结构升级势必会带来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就产生投资需求,比如说我们大家知道,现在我们的消费结构升级主要是由衣食向住行方向升级,而住行的升级就导致了房地产业和汽车制造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像汽车制造业是一个产业关联度很高的行业,汽车制造业关联了156个相关产业,比如钢铁、橡胶、电子、玻璃等等,关联度很高。房地产业可以关联45个相关产业。所以这样的产业都会消费结构升级使产业结构升级,最终都会对投资产生需求。第三,就是我们的城市化进程也会对投资带来较大的需求,第四就是国际资本的转移,这几年每年都是500亿美金以上的直接利用外资,而外资进到中国大部分是投向制造业,从而也对中国的投资起了一种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整个的投资增长也是有它的必然性。
当然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是什么呢?我们地方政府片面地追求GDP,片面地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盲目地进行重复建设和盲目建设,扩大投资,这个问题也是比较严重的。为什么呢?拉动经济三架马车,三大需求,投资、消费、出口,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对于官员来说,哪一招更得心应手呢?显然是消费不行,出口也会受到方方面面条件的限制,对他们来说最来得快的、能抓的住的就是抓投资,所以我们看到去年,我们全国的开发区到3600平方公里,相当于台湾那么大,到处都搞,省有省的开发区,甚至乡里有乡的开发区,结果相当数量的土地处于闲置的状态,所以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也导致投资出现问题。
总的来说,我们投资要这样看,一方面看到中国经济增长现在处在这个阶段,对投资提出了需求,所以目前中国经济的投资应当说保持在一定的增长速度,我们现在是担心投资过热,到了南半球看澳大利亚、新西兰投资过冷,起动不起来。我们一方面要保持投资一定的增长速度,另一方面确实要看到中国的投资还是容易热,为什么呢?因为形成投资过热的深层次的原因是我们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是我们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是我们机制和体制上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所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讲到2005经济工作的时候,再次提出要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特别是对一些过热的行业,对一些失衡的行业。
现在看,我们投资是这样,我们目前大概在建的项目有七万个,在建的总规模有十六七亿左右,现在在建的规模大概相当于我们三年的投资,我们现在一年投资五万五到六万亿,相当于三年。所以中国投资到2007年还会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我们确实头脑要冷静,要时刻考虑到防止投资过热,防止出现国民经济失衡,这是投资问题。 第二个问题,消费。因为一个社会要是生产和再生产能够顺畅进行的话,国民经济要实行良性循环的话,最重要的条件就是投资所增加的和形成的供给,能够为消费需求的增加所消化,这个时候社会就均衡了。而且由于消费能够不断地增长,也为投资提供了新的需求空间,所以在任何一个经济社会里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都是最重要的,我们现在有一些同志还是沉浸在计划经济的角度,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消费是生产和再生产的末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现在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最终消费率低,2000年,我们的最终消费率是61.1%,2001年是59.8%,2002年是58.0%,2003年是55.4%,我们的最终消费率是逐年下降。和世界平均水平比,我们的消费率要低20%左右,我们的投资率和世界平均水平比却高20%左右。所以从这个比就可以看出我们的投资和消费的结构问题。
比如说美国,美国现在最终消费率超过80%,印度也是接近,印度达到了78.6%,在2000年的时候。我们最终消费率低应当说是影响了消费对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消费不足是困扰我们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增长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对于我们现阶段来说,消费不足主要有这样几个原因。 一个原因,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不高,特别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收入低,这个以前我也讲过。
我们现在农民,当然去年农民,为什么感到经济当中最可圈可点的亮点是三农的成就?前年农民是人均2622元,一年,所以我们说怎么能够让他去扩大消费呢?前年年底的时候,他们预测2004年的市场,我们一些电视机企业曾经在一起开会,他们说2004年中国的电视机价格会上涨15%到30%,后来媒体找到我,问我的意见,我说这是这些企业在一起垄断起来,消费者切勿上当,怎么能涨呢?现在城市每百户家庭所拥有的电视机超过120台,所以市场的空间不是很大,当然可能继续还会有空间,但是已经是每百户家庭拥有120台以上的时候,容量不是很大。出口贸易摩擦比较多,能够有迅速地扩张,难度很大。哪里有呢?
他们算的帐很对,就是农民、农村,中国农村彩色电视机拥有量每百户有60台,但是农民没有钱,不能白给,所以是一个潜在的市场,不是现实的市场。经济学上的市场必须有货币支付能力的,所以实践证明,我们去年不但没有涨15%到30%,相反还下降了。
城乡居民收入是一个大问题,我们在城市工作的同志千万别看到,无论是十六大也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好,都讲三农问题,特别是农民增收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大家很多人觉得三农问题和我无关,不是这样的,只有三农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得到较好解决,整个国民经济才能良性循环,我们的消费才能真正成为拉动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如果三农问题、农民增收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也会降下来。
第二,我们目前的分配差距也影响消费。消费很重要的数据叫做边界消费倾向。现在看城市的边界消费倾向大概在0.72%,农村是0.85%,每增加一块钱,城市人花掉七毛二,农村人花掉八毛五,这和你的收入总量有关,越有钱的人边界消费倾向越低,当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影响全社会的边界消费。城市高收入的边界消费倾向0.66%,中等收入0.89%,低收入0.90%,所以分配的差距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消费。
第三,消费者对未来的支出和收入的预期也影响消费,如果他感到自己未来所获得的收入会比较好,他现在就敢花钱,如果他预测自己未来的收入会有一定的问题,他就不敢花钱。还有一个,他如果预测自己未来的支出比较稳定,没有大的支出,也会敢于消费。所以消费者对未来的支出与收入的预期很重要,现在在中国有一个很重要的现象,一方面消费不足,另一方面银行的储存款增加,这一点对居民对未来收入支出的预期有比较大的关系。还有一点,和我们的人口结构有关,前天我们刚刚达到13亿。人口上也是这样,现在人口进入老龄化的程度,如果65岁以上老人占到总人口7%,就标志这个社会进入到老龄化社会,我们已经到了7.3%。
还有一个人口的结构,老少比,65岁以上的人口和零到14岁的人,1982是14.6%,2002年就是32.6%。还有一个年龄的中位数也在上升,1982年年龄的中位数22.9岁,2002年是33.1岁,这些结构有什么意义呢?对消费有意义。老少比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城乡居民的消费倾向会分别下降,城市下降0.016%,农村下降0.013%,人的年龄越大消费越减少,消费倾向会减少,所以现在搞商业的人都知道,现在赚钱主要是赚两小的钱,一个是小姐,一个是小孩,没有说赚老头、老太太的钱,当然老头、老太太的市场也是很重要的,要开拓。 讲到消费的时候,目前中国现在在整个经济增长当中的消费还是不足,现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一个重大的空间是消费,所以我们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在2005年能够把扩大内需的重点从投资转向消费,我们要将巨大的消费潜在需求变为现实的购买力、现实的需求。拉动中国经济增长,中国经济保持强劲的增长,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是没有问题的。这是我今天要讲的一个热点问题。
GDP这个问题,我们大家一定要看到GDP本身没有问题,它是一个很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它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经济社会当中,我们对外部经济都需要做一个判断,怎么判断经济呢?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企业家,还是一个普通的公民,都要不断地判断经济,怎么判断呢?单纯凭感觉,最常见是凭感觉,但是感觉往往是不科学的,很重要在哪里呢?能够定量。比如天气预报,原来我总说,我们统计局就得学习气象局,我在省里当过统计局长,我说统计局是两无单位,一无权二无钱,其实一个单位和一个人存在的价值在于他有没有用,不在有没有权。气象局还没有权,但是谁也离不开它,现在抽样调查,中央电视台那么多栏目,收视率最高的排第一的《天气预报》,而且天气预报对人的思维方式、对问题的认识,定量的教育和培训是最厉害的,最好的,现在连农村老太太都知道明天零下21度,不像过去说明天很冷,冷是一个定性的东西,是感觉,说到零下20几度,说到个位,说到度,就是定量。连农民都知道明天上午先是晴转多云,下午阴,午后傍晚有小雨,说到动态微积分的程度。所以我们在GDP的问题上,GDP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把整个宏观经济定量了。
至于说个别人盲目地追求GDP,攀比GDP,在GDP问题上弄虚作假,这跟GDP本身没有关系。当然GDP作为一个指标,也有它不能达到的地方,比如GDP不能告诉我们经济增长的副效应是什么,比如它对环境的破坏,对资源的消耗,这些东西GDP本身不能讲出来,另外GDP是一个总量的概念,不表明分配结构,不表明收入的分配。中国GDP现在是世界第六位,很光荣,总量第六,但是实际上分配结构不是这样的,人均的话就是一百多位。另外GDP本身一定要经过商品货币市场的运行才能计算,全国妇联提意见,我们一些女同志在家里做家务,进不到GDP的核算。总的来说,大家对GDP的问题要看到,GDP本身没有问题,要把个别人,甚至一些人追求政绩,弄虚作假,攀比GDP,要和GDP本身区别开来。 我就讲这些。谢谢同志们。
( 责任编辑:马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