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一段时间以来,关于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和中部地区经济崛起的话题屡见报端,本报近期推出的“解读中国经济圈特别报道”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可以肯定的是,为了谋求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加快中部地区发展已经和西部大开发以及东北振兴一起成为中国经济今后一个时期内的发展重点。
中部地区具有承东启西、纵贯南北的区位优势和综合资源优势。中部的区位优势,对于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在全国范围的顺畅流动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对于全国区域经济格局的塑造和实现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中部地区又是我国重要的农副产品、能源、原材料及主要初级产品的生产和输出基地。但与此同时,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开始呈现出较大的落差。
造成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正如专家所言,从中部地区内部看,有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历史形成的低层次生产分工定位,造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生产分工和资源配置中处于不利地位;二是结构性矛盾突出,由于历史原因,至今未能改变农业区和资源粗加工区的经济结构;三是对外开放度较低。
对于中部地区来说,要在短时间内解决诸多问题是不现实的。但我们高兴地看到,中部地区的各地政府都已经意识到了中部崛起的重要意义,并在行动上开始付诸实施。而实际上,中部地区所面临的也并不都是问题和矛盾,其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基础和实力以及明显的比较优势:比如它拥有一批老工业基地
和新兴工业城市,拥有在全国占重要地位的钢铁、有色金属、纺织、汽车制造等产业;比如中部地区区位优势明显,在全国的地理位置中起着承东启西的作用,便于东引西进,多方面发展;再比如中部地区拥有潜力巨大的市场空间,资源的组合状况和空间匹配条件较好,这就使其在承接新一轮国内外转移方面处于一个比较有利的地位,等等。
我们还应当看到,如果处理不好,一定条件下优势也会转化成劣势。对于中部地区来说,必须抛弃的有两点:一是自卑自怨,看不到自己的优势,一门心思等靠要,寄希望于中央给优惠政策;二是盲目乐观,太看重自己的优势,从而丧失了主动发展的动力和决心。对于中部地区来说,清醒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冷静地剖析自己的劣势,按照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的“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方针去发展,才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根本。
作为我国谋求区域经济均衡协调发展的重要一环,中部地区在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困难必然还有很多。作为后来者,中部地区可以从西部大开发和东北振兴中借鉴许多有益的经验,但它更应该积极地探索新的发展思路,来加大自己的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切实解决“三农等突出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能否创新发展思路,将是关系到中部地区经济能否崛起的关键。
( 责任编辑:任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