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在客观条件限制下如何尽可能保证各方的最大利益,有专家认为这需要政府、供暖企业和用户三方面的有机配合。
虽然当前集中供热已按市场化手段运作,但政府部门的监管和协调仍然必不可少,毕竟“热”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更何况长期以来群众都习惯了计划经济下的福利供暖。政府既要采取措施保障供暖企业能源运输的畅通,也要对供暖企业的市场行为加强监督。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改革的步子也不能一下子迈的太大。
燃煤价格的大幅上涨、运输能力的不足、供热企业燃煤采购资金的短缺,以及供热系统陈旧老化,直接导致了目前供暖形势的紧张。抛开客观原因不说,如果一些供暖企业能早早多储存一些煤,尽量争取质量好一点的煤,平常就像现在这样多人次找用户实地调研解决困难,加大硬件设备的检修和维护力度,一场强降温天气也不致如此令供暖企业措手不及。
长期以来公家为个人用热缴费的“福利供热制度”在人们心目中一下子很难转变。早在2003年7月份,建设部等8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就提出:停止福利供热,实行用热商品化、货币化。但据了解,石家庄市2004年集中供热缴费率只有70%左右,缴费不足导致供暖企业利润下降,随之又可能导致供热不足损害居民利益。这样恶性循环下去,就会造成企业和用户两败俱伤。
我国集中供热改革尚未完全成熟,居民应抱着支持与理解的心态,依法缴费,与政府、企业积极配合,为解决供暖难题创造良好的氛围。
( 责任编辑:任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