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股市也许是最让国人困惑的一个市场。商品市场的现象,通常不难明白,例如手机话费如此高昂,我们都知道是行政垄断的结果。但如果要问,为什么中国经济步步向上,股市却节节向下?为什么人们对中国经济信心满怀,对股市却信心崩溃?那么,包括证券界人士在内,能正确回答的恐怕没几个。
要理解股市的问题,必须遵从最基本的市场逻辑。遗憾的是,当人们习惯了眼前这个市场的时候,一般的逻辑就往往抛诸脑后了。
证券界文章汗牛充栋,观点不外乎以下几种:一是监管不严。认为只要加强监管,中国股市就能消除种种弊病;二是一股独大。认为只要股权分散,大股东就不再能侵犯小股东的利益;三是股权分置。认为只要以合理的方案实现全流通,股市就能迎来光明的未来。
以上观点或许都有道理,但都没有抓住命门。人们所指出的这些问题,的确存在,但严格来说都不能算是问题。监管是必要的,但严格监管决不是市场繁荣的充分条件,甚至也不是必要条件———没有“菜监会”,我们的菜市场似乎也发展得很好;一股独大也是自古以来企业的常态,小股东并不必然是冤大头;至于股权分置,没有证据表明一部分股票不流通必然损害流通股股东。
不妨先回顾一下普通商品市场的发展。今天走进琳琅满目的百货商店,服务小姐都会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你不用担心遭白眼。但在20年前,这却是一种奢望。今天30岁以上的人,一定都记得上世纪80年代对售货员服务态度进行的舆论征讨。当年的商店服务员,态度恶劣冷漠,顾客花钱买气受的事屡屡发生,人们纷纷哀叹世风日下。
但短短20年,情况已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为什么?是因为监管加强了吗?是因为股权分散了吗?是因为股权不再分置吗?都不是。唯一原因是竞争。不买东家买西家,商店要给顾客脸色看,那就是与自己的收入过不去,自私的本性促使他们努力为顾客提供上乘的服务。经济学最基本的假定,就是人是在约束条件下争取收入最大化的动物。这是说,只要规则改了,人的行为就会相应改。
约束有很多种,但竞争是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约束。中国消费品市场有今天的繁荣局面,正是因为放开了市场准入,鼓励了市场竞争。可以想见,如果没有开放的市场和充分的竞争,不管政府如何加强监管,消费品市场都不会像今天这样“规范”和“健康”。
回头说股市。股市也是卖东西的市场,股市其实就是百货商店。只不过它卖的不是消费品,而是企业的股权。严格来说,股权的交易并不需要证券交易所,私下的议价和成交古已有之。但证券交易所的优胜之处在于,集中交易、公开报价、小额成交,从而极大地减低了信息费用,降低了交易成本,企业的估价于是得以提高。这就是企业愿意上市、中小投资者也能炒股的原因。
与一般商品市场一样,竞争是提高服务质量的不二法门。如果国营交易所垄断市场,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就不会有人放在心上。不论市场形态如何,此理不变。
说到底,中国股市的问题,不在于监管不严,不在于一股独大,也不在于股权分置,而在于行政垄断。股市的种种乱象,都是垄断惹的祸。
谈论股市,人们言必称希腊。学习成熟市场是必要的,但在基本制度完全不同的情况下,谈具体的监管措施是毫无意义的。况且,让政府来监管政府开办的股市和政府控股的上市公司,不是与虎谋皮吗?
真正重要的,是打破行政垄断,让证券交易所遍地开花。有了竞争,交易所才会关心上市公司的质量,才会真正保护投资者利益。
美国股市的发展历程就是很好的示范。美国的股市其实并不是两家,纽约证交所和纳斯达克只是我们最熟悉的两个市场而已,美国的股市其实有几百家!正像国美和苏宁在电器商店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一样,纽约和纳斯达克也是在众多股市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它并没有像我们的上海和深圳交易所一样,拥有独家垄断地位。
中国股市的根本问题,决不在技术层面。不在根本问题上下刀,而仅仅着眼于技术上的改良,这是偷懒的做法。即使暂时避免了危机,也跑不了“按下葫芦浮起瓢”的结局。
( 责任编辑:周克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