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是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关键词”。在去年我国农业出现重要转机的背景下,中央正着手建立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如果说2004年一号文件着眼于让农民直接减负增收,以“两减免、三补贴”为着眼点,启动了城市资源施惠农村的历史转变;那么,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则立足于使农业强身健体,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为手段,开始打造农业的核心竞争力。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说,虽然去年“三农”各项指标都有所增加,但城乡收入差距仍在拉大,农业生产能力没有明显提高,现在粮食生产甚至没有恢复到1997年的历史水平。
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显示,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竞争力和农民切身利益,是新形势下衡量“三农”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志。而要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首先要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2005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将贯穿这一主线。
人们还注意到,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在调动地方积极性方面,有针对性地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中央财政将根据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和商品粮调出量等因素,对粮食生产县通过转移支付给予奖励补助。
专家们评价说,这样的政策措施指向明确,具体可行,体现了口号与实际、工作与考核的一致性,对粮食大县是个积极的信号,相信政策效应会放大,对今年粮食主产区将起到“稳压器”和“助推器”的作用。
中央党校“三农”问题研究中心秘书长曾业松说:给一些实惠,让农民暂时增收,容易做到;但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竞争力,让农民持续增收,就必须实施制度创新。
可喜的是,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了大量的“试点”、“改革”、“制度”类字眼,并明确提出将立法让国家重大支农政策制度化规范化,彰显中央正积极探索建立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比如,文件提出加快农村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加大水利产权制度改革,设立小型农田水利补助专项资金;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立法;抓紧制订农村金融改革方案等等,令人耳目一新。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关键在拓宽农业融资渠道,解决多年基层农业投入不足的问题。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将抓紧制订农村金融总体改革方案,明确金融机构在县及以下机构网点新增存款,用于支持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比例。同时要求县域吸收的邮政资金要回流农村,等等。这些新政策,无疑将对县域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农业缺乏吸引力,关键是农业缺乏市场竞争力。农业部部长杜青林说,在加入世贸组织后过渡期,我国将着力提升农业竞争力,加快制订和清理农业标准,尽快建立统一规范的农业标准体系。同时提高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采标率,加快出口农产品基地建设。全面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实现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定期发布。健全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系统,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和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 责任编辑:孙可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