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股市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企业家问题,“企业家是经济增长王国里的国王”(熊彼特语),如果多的是“昏君”、“阿斗”、“贪君”、“暴君”、 “马谡”,企业经济增长几乎是一句空话,那么股市再造的“股票投资价值论”和“接轨论”的争辩几乎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年末上市公司高层频频出事,创维黄宏生、伊利郑俊怀……,2005年以来的短短27天内,有8家上市公司的9名高管落马。尽管国家采取了降低股票印花税50%的税率,1月19日,沪市股指依然下挫到1200新低,深指创八年来新低,探底300点。
对于频频出事,新浪网的调查结果是,1.“您认为股市下跌与上市公司高管频频出事有什么关联?”,74.70%的人选择答案是:“正相关”;2.您认为上市公司频频涉案,是否也侧面应证了当前监管的加强?61.98%的人选择答案是:“不是,只是违法的行为太多而已”;
这一切表象的背后都使中国社会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企业家问题,企业家的选拔、约束、激励的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股市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企业家问题,“企业家是经济增长王国里的国王”(熊彼特语),如果多的是“昏君”、“阿斗”、“贪君”、“暴君”、 “马谡”,企业经济增长几乎是一句空话,那么股市再造的“股票投资价值论”和“接轨论”的争辩几乎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中国企业家状况
反思中国企业主要是国企的改革历程,发现国企经营者的选择用过了委任、任命、承包等企业制度,均未有令人满意的效果。我国学者认为中国企业根本就是“企业家缺位“,经营者只是“国家的干部”;更有学者认为如果没有经营者选择机制的建立,实际上我们的经营者平均经营能力不会比总人口的平均能力高多少,我国国企亏损面达40%以上,除了其他因素外,经营者的选择不当是最大的问题,以国企的经营者为例,没有经营者的进出机制、淘汰机制,经营者队伍仍然维持在一种令人难以满意的水平。
在中国,“董事长不懂事”的尴尬事情常有发生,经营者的素质不尽如人意,以深圳国企为例——尽管深圳国企拥有全国国企第一的经济效益高、管理层知识结构高的双高特征,原深圳市市长李子彬在一次公开讲话中道出深圳国企老总一串令人忧虑的数字:52%对主要经济指标只知大概或根本不清楚;15%了解香港同行前十名主要经济指标变化;47%不知道反倾销和倾销基本定义;49%对国际互联网一无所知……面对“海外兵团”和“私营兵团”的平等竞争,国企经营者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不合理等弱点越发明显。李子彬认为企业家在知识结构上的缺陷可能会成为企业的致命伤,目前领导层中,管理类专业占0.6%,理工类占19%,文史哲类占0.5%,经济类占0.5%,其他类占53%,无专业的占12%……
在我国习惯上把厂长经理称为“企业家”,这样的称谓也表达了希望厂长经理们能够拥有更大的企业经营决策权,发挥更大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公共选择理论告诉我们,如果企业失败,我们不应单纯从经营者是否正直上去寻找原因,而是应该检讨制约和选拔的程序和规则等制度层面及加强知识培训等素质层面。
基于知识的经济与企业家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的信息激增,(知识经济,按国际经合组织——OCEO——1996年定义是“基于知识的经济”),更多的经济决策越发复杂和动态,企业家阶层将成为逐步取代企业所有者,掌握企业的高层决策权,保证企业家的合理配置,使企业家的行为与企业、社会的方向一致,使他们的创新动力来自社会成就感就尤为重要。
企业家精神
经济发展不是因为人口、欲望状态、经济和生产组织的变化这些被称为“生产扩张的外部因素”,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才是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才是经济增长的内在因素,也就是说,创新是增长的灵魂,创新是公司成长迅速的原因。特别是在今天,传统的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进步,创新精神十足的小公司发展超过传统的大公司,美国小企业局的统计表明,新公司创造的新产品比大企业多250%。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一项研究认为,新公司每一美元研究与发展费用所获得的创新利润是大企业的4倍,新公司创新进入市场平均是2.2年,而大企业是3.1年。
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内核,创新对传统生产力要素的重新组合,使企业家成为企业的催生婆或者是走出困境的领路人。美国克莱斯勒公司巨额亏损,福特汽车公司的总经理艾科卡走马上任,一举扭亏为盈,同样的企业同样的员工,仅仅是企业领导人就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似乎在用实践说明企业家的真正价值。
致力于企业家研究的美国学者卡森(Casson·Mark)认为企业家的功能是企业家判断,企业家就是专为稀缺资源协调做出判断的人,在企业家功能上,除创新功能外,还提出套利功能,创造市场的功能,企业家通过中介和内部化两种方式降低交易成本,改进交易制度,促使市场的形成。
知识经济推动中国企业家市场
我对企业家这个概念的看法是:它不只是群体的描述,而且是群体、企业家精神、决策的综合概念,中国20年改革历程,特别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成为中国工业经济半壁江山的乡镇企业,所依赖的就是旺盛的“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就是创新,在知识经济的今天,没有企业家精神、企业家这样的创新内核,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仍然会是“两张皮”。要从几个方面推动企业家市场的良性发展。
产权理论与宏观机制
从产权理论的资产所有者权益来看:最终控制权就是选择经营者的权力。
作为经济体制的三个要素:决策、信息、动力,在企业家的孕育成长中决定了决策权在体制参与者间的分配。在经济体制功能结构中,注重对于激励、配置、保险、约束四方面的功能设计。
选择和进出机制
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二元结构:公有制职工、非公有制职工。同样,在企业家人才市场也存在这样的二元结构,现在各地的企业家市场是给外企和私企服务为多。二元结构使企业家要素的进出产生障碍。解决这个问题,经济制度设计是委托——代理制,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目前我们对于上市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管理上,基本沿用干部评价标准,有的只是文凭这么一条标准;如何打破国有上市公司的“干部选拔方式”、民营上市公司的封建世袭习惯?我们对于高层管理人员的选拔任用应该有更加智慧和科学的管理办法;
对企业家质量的外部化评估
人才评估是企业家人才资源开发关键的环节,历史上诸葛亮就有人才考察的七个标准:”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穷之以辞辨,而观其变;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临之以利,而观其廉;期之以事,而观其信”。在国际上“卡特尔16种因素测评“等工业心理测评技术已成为企业的管理工具……长期以来,人才评价是没有量化或者量化不科学,造成人才使用上的种种问题,特别是企业领导者的选择、使用、监督、评价这一系列造成的偏差,是国企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要有好的企业领导。
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家培训
企业家的培训,成为现在的一个热点,MBA成为一种时髦,但MBA教育与“案例式”教育仍有差距,要通过制度设计解决好文凭与实际技能的矛盾。否则MBA教育难免会成为“马谡”的教育,徒有虚名耳;
有人说“高管出事”好,的确,高管问题是个系统性的制度问题,早暴露是好事,说明我们的制度设计缺失,可惜我们的代价过重了,我们是否应该向美国学习,在安然、世界通等大公司接连“出事”后,去年,美国金融市场监管者终于痛下决心:依靠制度制衡来解决瘟疫般的诚信危机。2002年7月,美国颁布了《2002年公众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简称SOX法案),标志着自上世纪30年代股市崩溃以来最大规模的证券业管理制度改革达到高潮。
来源:[商业博客联盟]
( 责任编辑: 杨茂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