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本报记者 袁蓉君
最近几天,美国企业并购层出不穷:上周五,美国宝洁公司以570亿美元收购吉列,从而成为业内最大企业;本周一,美国大都会保险公司宣布以115亿美元收购花旗银行旗下子公司——旅行者人寿,西南贝尔公司斥资160亿美元收购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有报道称,2005年美国将迎来历史上第四个并购额超过1万亿美元的年份,这也是自2000年IT产业并购案风起云涌后,美国企业并购交易价值首次突破万亿美元大关。
美国企业并购为什么再度风靡?在全球经济和金融日益一体化的今天,并购作为企业“做大做强”的有效方式备受青睐已不足为奇。全球化一方面使企业面临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使他们更有必要和可能扩大业务范围,实现规模经济;另一方面也加剧了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面临的激烈竞争,原有的市场份额及垄断格局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挑战和重组。这种外在环境的变化使企业的并购不仅是为了追求规模经济和盈利水平,更是为了重组全球范围内的业务分工体系。企业可以通过并购原有的竞争对手,强强联合,利用各自的比较优势,实现业务和服务的扩张,取得产业垄断地位和领导地位。这就是企业热衷于并购的主要原因。
另外,从企业并购需要的条件来看,许多华尔街分析人士认为,在美国企业握有大量现金、低成本融资唾手可得、股市景气尚可的状况下,现在正是实施并购的大好时机。去年以来,世界经济出现了强劲复苏,美国企业现金比较宽裕,股价持续一年多的上涨使公司的股本价值提高,再加上许多削减成本举措已经实施完毕,自身有机增长的速度可能无法满足投资者的期望。企业CEO和董事会跃跃欲试,决定要实施战略性的发展规划,通过并购扩展业务并提高市场竞争力。
尽管美国企业对并购趋之若鹜,也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但是,多数并购还是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企业文化格格不入,彼此缺乏信赖是首当其冲的一大因素。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的合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网络时代的新秀“美国在线”与历史更长、更为正规的时代华纳相比,企业文化和管理风格很不一样,但在两家企业合并过程中,双方几乎没有进行任何努力来弥补这种差异。结果,合并不仅未能创建一家世界级的通信和娱乐公司,相反,却在几年时间里导致合并后企业出现了美国企业史上最大的亏损。因此,企业在并购中必须对长期而艰难的文化磨合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
其次,收购信息不对称。收购方管理层对于被收购企业所了解的情况,难免少于被收购方管理层。虽然收购方会对被收购企业进行“尽职调查”,但这种调查绝非万无一失:一旦稍有闪失,收购就可能“败走麦城”。
第三,对管理层提出挑战。对企业管理层来说,收购企业是一种不同于日常管理的技能,需要学习。同时,在美国许多首席执行官的聘用合同中,既有股票期权又有不论成败的酬劳,这会诱使他们不考虑收购风险而放手一搏。这些扭曲的激励机制是当前美国公司治理体制的巨大缺陷,亟需得到解决。
另外,收购导致企业负债比率大幅上升,会对公司信用造成负面影响。从宝洁并购吉列案来看,在合并消息宣布之后,标准普尔信用评级公司将两家公司的长短期信级均列入负面的“信用观察”名单。标准普尔信用分析师杰弗里表示,将其列入“信用观察”名单的原因是宝洁在宣布对吉列的收购案后,其负债比率近期可能大幅上升,可能导致该公司的信用保护措施在中期内被弱化。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尽管有很高的失败率,但是,随着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国际化生产与服务体系的形成,成功实施并购战略而形成的“巨无霸”型企业在全球也不少。在进行了周密的规划、筹备后,并购仍然值得企业去尝试,并有望创造持久的价值。
( 责任编辑:谢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