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据《当代生活报》2月18日报道,擦着粉底胭脂,涂着鲜艳的口红,染着或黄或红的头发,穿着胸口低得出奇的衣服,这便是目前“活跃”在南宁市部分街头一批另类擦鞋女的标准装扮。这些性感另类擦鞋女的摊点前,总是显得比其他的“传统”擦鞋点热闹。
看完新闻不久,就在红网网看到了一篇相关的评论《擦鞋女“性感揽客”当止》,作者首先感叹了底层人谋生的不易,笔锋马上转向叫停“另类擦鞋”,理由很简单:一是对顾客不尊重;二是,对同行不公;三是,有伤风化。很显然作者是受了新闻报道倾向的影响。
在转载这则新闻的各大门户网站上,众网友不是把矛头指向这些“另类擦鞋女”,而是纷纷指向记者,骂记者的人占到了绝大多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以为这是因为本该为弱者说话的记者(媒体)错把板子打在了这些底层劳动者“另类擦鞋女”身上,所以才触犯了公众心头之“痛”。
仔细阅读新闻,我们可以发现,在新闻中不少地方使用了出于主观判断的语言,这是新闻报道最为忌讳的。例如,导语中就使用了“记者见识了”开头,接下来还有诸如“观察”、“给记者最直接的第一感受”、“记者注意到”、“记者发现”等用语。这给人的感觉就是新闻中加入记者的主观意识太多。另外,报道中还使用了过多带有“评价”色彩的修饰语,比如“一些‘不能自持’的男性顾客犹豫之间,很‘被动’地坐下要擦其实并不脏的皮鞋”,“一弯腰一低头就‘春光乍泄’的她”……甚至还有一些打趣性和娱乐化的词语,比方“露光前线”、“性感揽客”等等。这就使得整篇新闻失去了本该有的客观、中立的立场,难免有失偏颇。
从“另类擦鞋女”的穿着打扮来看,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对头,她们只不过是比一般的擦鞋工人穿得更“暴露”些罢了。可谁又能够规定擦鞋女工就不能够穿得时髦些、暴露些?穿着也是一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假如连这点小小的权利都失去了,这样的社会才是可怕的。至于所谓的“伤风化”,我看是过虑了,比“另类擦鞋女”穿得更“露”的人有的是,难道她们不会使社会伤风化?不公平竞争?似乎是有一点吧。不过从“审美经济”的角度来看,谁都知道长得漂亮、穿得“性感”(姑且借用一下记者的这个词)的女性比一般的女性更吸引眼球,她们更能够吸引男性顾客,根据“异性相吸”的道理这也没什么不妥。如此说来,她们所得收入比其他人稍微高些又有什么错呢?要真有错的话,那也只能怪她们选择了擦鞋而不是其他行业了。因为在有的人看来,擦鞋工就只能穿得又脏又破才对得起自己的身份。
假使不是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这些贫苦的女孩们也犯不着靠牺牲自己的色相来招揽生意。
因为从某种角度来说,选择擦鞋已经牺牲了她们一定的“自尊”,而“另类擦鞋”牺牲的则是更多做人的“尊严”。以更巨大更可宝贵的代价来换取比别人多那么几个一元两元,这究竟是“可耻”还是“可悲”?该指责,还是该同情?依我看来,这些“另类擦鞋女”才是真正值得同情的人啊!
“擦鞋”向来被人们视为最底层的行业之一,如今就连这一被人们“鄙夷”的行业也出现了“另类竞争”,可见从中折射出的就业压力有多大。所以,与其忙着叫停“另类擦鞋”,促使这些本就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者陷入新的危机,不如给她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开拓更广阔的就业空间,创造更为宽松的就业环境。到那时,谁还愿牺牲自己的“自尊”来揽客?
正如一位网友在留言中所说的那样,“作为记者(媒体)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猎奇,更应该挖掘这些奇特现象后面的普通民众的辛酸。”无论是代表媒体的记者也好,或是通过媒体发言的评论者也好,不能见到社会上出现了不正常的现象,就不管三七二十一,胡乱拍板子,而应当想想这背后所蕴涵的悲剧意义,更要拷问造成“不正常”现象的社会根源。这或许才是作为“无冕之王”所应当担当的社会道义和责任。
( 责任编辑:周克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