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最近,网上的舆论几乎一边倒地对四川省原副省长李达昌口诛笔伐,并且给李达昌扣上了贪官的帽子,顺带着把他弃官从教也说成是“干了坏事后想往后闪,终究难逃法网的反面教材”。
然而,就目前披露的资料来看,根本看不出李达昌是什么贪官,相反却是一个勤奋、博学、干练、贤明的人官员。
在任四川省财政厅厅长期间,李达昌不但把财政厅的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而且注重培养青年干部,鼓励财政厅干部继续学习深造;李达昌说话办事很利落,看问题能抓住要害,对企业家也很关心;1996年,李达昌以高票当选四川省副省长。尤为可贵的是,在从政的同时,李达昌始终不忘学术研究,并且撰写论文、论著、译文,主编或参与编写的作品达数百万字,独立或合作完成科研项目180余项,先后荣获全国财政理论研究特别奖、全国预算会计研究会一等奖、四川省财政学会研究成果二等奖等多项荣誉。李达昌爱好体育、文学,加入了四川省作家协会,并有一些诗文发表,对成都龙泉客家文化的建设和研究等等,也有贡献。
李达昌涉嫌犯罪主要与“中川国际”有关。1997年,财政部调拨1亿元人民币专款给中国进出口银行,由该行向“中川国际”提供1000万美元的5年期专项贷款。财政部明确要求,这笔资金用于解决乌干达欧文电站赔偿风险准备金。时任副省长的李达昌,不顾四川省政府向财政部作出的不动用该项资金的承诺,利用手中职权,多次批准挪用,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这里,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挪用上级财政部门的资金,李达昌不是第一人,也绝不是最后一个人。但是,李达昌无疑是中国改革进程中的悲剧人物。
一是李达昌当初挪用财政资金,责任由他一人承担,还是由其他几个人共同承担?现在一些地方政府的领导人,在“反正不把钱揣到个人口袋”以及“拣到篮里都是菜”的思想支配下,只要是钱,不管是哪里来的,也不管做什么用途的,都敢挪用。谁知道当初四川省政府向财政部作出的不动用该项资金的承诺,到底有多大的诚意和真实性呢?会不会先做承诺,等资金入帐后再做它用,也未可知。再说,李达昌在做出挪用财政资金时,有没有请示过省政府主要领导呢?有没有与其它领导通气?当时的领导们知道这件事么?制止过么?
二是如果监管体系很健全的话,李达昌还会犯下如此巨大的错误吗?监管体系不健全,监管力度不大,地方政府的权力难以受到约束,是造成目前大量违规、违纪现象的体制原因。李达昌挪用财政资金也不例外。李达昌多次批准挪用财政资金在后,别人多次请求挪用在先。那么,是谁先盯上财政资金,并且多次请求李达昌挪用财政资金这块“唐僧肉”的呢?李达昌多次批准挪用的这一大笔钱,到底干了些什么?我以为,正是因为很多人普遍存在的漠视规章制度,不重视政府信誉的思想和行为,才导致1000万美元资金被挪用。从这个角度看,李达昌的悲剧,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浓缩着时代的影子。换句话说,我们是不是让李达昌个人付出了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进程所要付出的一些必然代价呢?
三是“中川国际”如果业绩优良,能及时归还被挪用的贷款的话,又会如何呢?说李达昌是改革进程中的悲剧人物,还表现在“中川国际”的经营活动中,政府无处不在的、干预企业的烙印。从“中川国际”与业主乌干达电业局签约欧文电站扩建工程,到“中川国际”经营不善、负债累累时的重组,无不集中反映了国有企业的弊端。1999年,深圳通富达公司成为“中川国际”第一大股东,四川省国有资产投资管理公司成为第二大股东。但重组后的“中川国际”仍然亏损。2004年6月19日,沦为ST股的“中川国际”发布公告,持有该公司51.12%公司股权的深圳通富达公司,在新组建的管理团队中出局。这使得“中川国际”出现了在中国上市公司中极为罕见的大股东所持股权的份额与管理权的归属完全脱离的局面。接任“中川国际”要职的几位高层管理者,几乎清一色来自四川省国有资产投资管理公司,其中半数以上均是该公司副总经理级人物。
现在,虽然李达昌涉嫌滥用职权,被采取强制措施,但是,他仍然是一个值得我们尊敬的人,一个值得我们反思和研究的人。
( 责任编辑:杨茂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