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岁末年初,中国经济界突起“廉政风暴”,证券监管部门稽查与司法部门的协同效应初步显现,继伊利股份郑俊怀等五人被拘之后,短短一个多月,便又有10家上市公司的11名高管落马,与郑俊怀一样,个中缘由也不外乎是涉嫌犯罪。
这些事件,让人在对少数企业家的违法乱纪瞠目结舌之时,直接感受到了有关部门整顿大局的“雷霆”决心:那些通过公众公司非法占有投资者资产的企图,其实现的可能性必然会越来越小;而曾经伸出了罪恶之手的所谓企业高管们,也已面临付出沉重代价的现状。
这表明,中国已经对公众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进程提速,同时从深层开始强化监管体系与实效,并以法治精神加大对企业公民的约束和规范。官方此举,对于市场经济在中国的深化,现代商业文明价值的推行,投资者与经营者的互信共赢,无疑是极为有利的。
事实也验证了这一点。郑俊怀出局之后,伊利股份破局新生,以坦诚、透明的健康形象,稳定了投资者与消费者信心,据称新年第一个月业绩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普通民众的情绪居然在这里得到了一个渲泄出口。近几年来据说社会普遍存在“仇富”心态,但富有责任感和探究精神的人们,在进行了深入调研之后,却发现,大家不是“仇富”,而是“仇腐”。这显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如果成为主流思潮,那么必是一个萎靡沉沦的社会,不思进取的风气将把民族带向失败和倒退;而后者如果为多数人所接受,却指代着社会存在不公的现实,以及人们渴望保障公平与诚信的健康诉求,这是无可指责的,更是必须予以肯定与回应的。
一个为企业与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企业家,当然应该得到更多人的尊重,更多利益的回报,和更大的发展舞台。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历史,民众已经很平静地接受了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现实,并且一定会更加毫不吝惜地把自己的鲜花与掌声送给他们。
但是像郑俊怀等人这样,巧立名目,实质上却利用职权之便,中饱私囊,如此行径,法理不容,道德同样不容。
“莫伸手,伸手必被捉!”陈毅元帅的正告,气贯长虹,绕心三代而不绝。该是你自己应得的,拿多少依然心安理得;不该是你自己的,拿一分钱也会心惊胆颤。
把凯撒的还给凯撒,即使他们已经把凯撒的头像替换为自己……贪欲益盛,代价益重,他们或迟或早,必然接受法律严正的审判与良心时时刻刻的自我拷问。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奉劝那些仍有非份妄想的“企业家”们,在法治辉光正在普照每一寸大地的今天,还是“老实了吧”,因为,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
( 责任编辑:周克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