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现代化固然需要一些经济数字来作为标尺,但仅有这些数字是远远不够的。否则,容易掉进“达标运动”的误区之中。对于现代化,不应“绝对化”、“凝固化”
●我们要实现的现代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走一条现代化的新路,有可能大大缩短现代化的进程
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现代化”恐怕是再熟悉不过的一个词汇了。若要问“什么是现代化”,每个人可能给出不同的答案,但无论如何,现代化总会令人心驰神往、充满期待。
不过,最近出台的一份《中国现代化报告》,多少让我感到有些失落。
比如,有这样一些说法让我印象颇深:“中国现在仍属于经济欠发达国家,与世界经济先进水平的差距还在继续拉大”;“以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等三个指标来比较,2002年中国的经济现代化水平只是美国1892年的水平”;“中国要到2080年才有望成为发达国家”,等等。这些说法,有些来自这份报告,有的则是该课题组成员的观点。因为该课题组有中科院的背景,因此,这份报告和相关说法可算权威吧。而且,对于报告中提出的观点,包括对于中国的现代化水平的描述,也是有大量数据支持的。
依笔者之见,首先,差距应该承认,而且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确实还很大。但是,这样的差距,是否可以简单类比,可能要做些分析。比如,说中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还在拉大,这恐怕是从绝对数字上来说的,而这些数字可能只是平均数,平均数并不代表大多数。我国宏观经济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是区域不平衡,东、中西部发展水平差距很大,笔者相信,诸如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地区,其发展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未必也在拉大。再如,说中国比A国家落后100年、比B国家落后80年,这主要也是从数字上分析的,但这样的结论也未必十分科学,100年前,世界上还没有电脑呢,而今天的中国,网民已经达到8700多万了,怎么能简单地说中国与某某国家的年代差是多少年呢?
1999年版的《辞海》对“现代化”的解释是这样的:“不发达社会成为发达社会的过程和目标……各国现代化并无统一模式。中国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中国特色。”笔者认为,这一解释比较准确和科学。“不发达”与“发达”,都是相对的,现代化也应是相对的,不同的历史阶段,现代化的标准和内容肯定是不一样的,自然就“无统一模式”。同时,现代化又是一个综合和复杂的概念,它不仅仅是指经济发展的水平,更涵盖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
实际上,现代化与小康等概念有相似之处,即:它们固然需要一些经济数字来作为标尺,但仅有这些数字又是远远不够的。否则,容易掉进“达标运动”的误区之中。这方面,以前是有很多教训的。差距我们应该承认,但同时,对于现代化,我们又不要“绝对化”、“凝固化”,更不必为“比某某国家落后100年”之类的结论吓倒。
更重要的是,中国要实现的现代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什么是“中国特色”?我理解,就是基于中国国情的现代化。而且,我们要实现现代化,也未必要沿着发达国家的老路走。比如,不少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中,付出了资源和环境的代价。我们现在提“科学发展观”、提“新型工业化”,就是要走出一条现代化的新路。而这样,又可能大大缩短现代化的进程。
《华东新闻》 (2005年02月23日 第二版)
( 责任编辑:周克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