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专栏 5:全国银行间债券成功实现券款对付(DVP)清算所谓券款对付(Delivery Versus Payment,简称DVP),是指债券交易达成后,在双方指定的结算日,债券和资金同步进行相对交收并互为交割条件的一种结算方式。2004 年11 月8 日,中央债券综合业务系统与中国人民银行大额支付系统实现联接,为银行间债券市场实现券款对付结算提供了技术条件。9 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操作首次采用了券款对付的方式进行结算,标志着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实现了券款对付。在“券款对付”结算中,券和款的相对转移过程基本是同步的、可控的,从而避免了本金风险,并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流动性风险,提高了结算效率。
在此之前,银行间债券市场只能提供三种结算方式,纯券过户、见券付款、见款付券。纯券过户,是指不以资金支付为条件的证券交割结算模式,证券结算机构只为结算双方办理券的交割,资金结算由付款方向收款方自行支付完成。见券付款,指买方通过债券簿记系统先确定卖方有券后即通过银行划出款项的结算方式。见款付券,指卖方收到买方资金后即通知中央结算公司办理债券交割的结算方式。这三种方式都会使市场参与者面临一定的结算风险。
随着市场的迅速发展,参与者不断增加,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为解除市场29成员在交易中对信用风险的担忧,降低结算风险,中国人民银行指导中央债券综合业务系统的升级改造,协调做好中央债券簿记系统与支付系统连接的技术准备、各项应急预案的拟订工作,组织有关部门对DVP 实施所涉及的规则进行修改,起草相关协议,从制度上保证了DVP 的顺利实施。截止2004 年末,已有54 家市场成员签署了《债券交易券款对付结算协议》,共有980 笔债券交易采用了DVP方式结算,结算金额2170.72 亿元。
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实现券款对付,是我国债券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它将极大地提高市场的结算效率,降低和控制结算风险,为我国债券市场的高效、安全运作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促进交易的活跃,推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开发先进的交易结算方式,对于提高债券市场的流动性,是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
四是加强法规制度建设,规范金融市场发展。发布了《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流通审核规则》,规范银行间市场债券交易流通管理。建立了市场成员不良记录登记制度,加强对债券市场违规行为的监测和跟踪调查。
(二)股票市场发行和交易制度逐步完善在发行方面,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推出中小企业板,并发布相关管理办法,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试行询价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试行询价制正式出台。
在交易方面,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企业年金基金证券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为企业年金入市做好准备。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加强社会公众股股东权益保护的若干规定》,赋予社会公众股股东对上市公司重大事项30的更大发言权和表决权。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联合发布《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股份转让业务办理规则》,规定上市公司股份转让必须在证券交易所进行,严禁进行场外非法股票交易活动。
(三)促进保险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有新突破为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管理暂行办法》,允许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公布了《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允许保险资金直接投资股票市场。为拓宽保险公司融资渠道,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保险公司次级定期债务管理暂行办法》,允许保险公司发行次级债券,既有利于提高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也有利于丰富资本市场的品种结构,促进整个金融市场的活跃和发展。
为加强保险业风险防范,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相继出台了《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管理办法(试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暂行规定》和《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控制指引》、《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以规范保险公司内控管理机制,强化偿付能力监管和资金运用监管。
第四部分 宏观经济分析一、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及2005 年预测2004 年,世界经济全面复苏,但进入三季度后,部分经济体复31苏和增长势头有所减缓。美国经济仍保持较强劲的增长势头,就业状况继续改善。欧元区缓慢复苏。日本经济增速减缓,尚未彻底摆脱通货紧缩的困扰。拉美和亚洲新兴市场经济体保持了强劲的增长。美元持续贬值,石油价格从10 月下旬的高点回落,12 月后又有所反弹,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加剧了市场对全球失衡的担忧。
预计全球经济将继续稳步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4 年9 月预计,在2004 年平均油价为37.25 美元/桶的前提下,2004 年全球经济增长将达5.0%,是近30 年来最强劲的增长,2005 年将减缓至4.3%。2005 年世界商品和服务贸易额将增长7.2%。近期的风险仍然是石油价格和能源安全问题。
(一)主要经济体经济发展美国经济保持了较为强劲的增长势头。2004 年,美国GDP 增长4.4%,比2003 年加快1.4 个百分点;1-4 季度各季同比分别增长5.0%、4.8%、4.0%和3.7%。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失业率已从2003 年的6.0%降低到2004 年的5.5%。通货膨胀压力加大,CPI 从2003 年的2.3%上升至2004 年的2.7%,各季同比分别上涨1.8%、2.9%、2.7%和3.3%。
经常账户赤字达到战后最高水平,2004 年第2、3 两个季度经常账户赤字占GDP 的比重达到5.6%;2004 年贸易赤字达到创记录的6177 亿美元,比2003 年上升24%。财政赤字占GDP 的比重1-3 季度一直维持在4.4%左右的水平,国会预算办公室预计2005 财年财政赤字将有所下降。
欧元区经济复苏。2004 年欧元区GDP 增长2%,比2003 年加快321.5 个百分点;1-4 季度各季同比分别增长1.4%、2.1%、1.8%和1.6%。
失业率仍处于8.9%的高水平。综合消费价格指数(HICP)为2.1%,与2003 年持平;1-4 季度各季同比分别上涨1.7%、2.3%、2.2%和2.3%;欧央行预计2005 年欧元区HICP 将降至2%以下。经常账户盈余缩小,到11 月基本接近平衡。财政状况继续恶化,欧洲委员会预测2004 年财政赤字占GDP 的比重将达2.9%,略高于2003 年,但2005 年可望降到2.5%。
日本经济复苏势头减缓,通货紧缩压力犹存。2004 年日本GDP增长2.6%,比2003 年加快1.2 个百分点;1-4 季度各季同比分别增长4.0%、3.1%、2.6%和0.6%。失业率为4.7%,比2003 年降低0.5个百分点。通货紧缩压力依然存在,CPI 从2003 年的-0.3%升至0%;1-4 季度各季同比分别上涨-0.1%、-0.3%、-0.1%和0.5%。经常项目盈余比2003 年增长17.9%,创历史最高纪录,但下半年以来出口增速因日元升值放缓。
主要发展中国家继续保持强劲增长的势头。在全球经济、贸易复苏,特别是美国和中国进口需求扩大背景下,亚洲地区主要经济体保持较快增长,拉美新兴市场经济体工业生产和进出口贸易也在快速恢复增长之中。
(二)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美元相对其他主要货币贬值。2004 年12 月31 日,1 美元兑103.85日元,比2003 年末贬值3.4%;1 美元兑0.743 欧元,比2003 年末贬值6.9%,33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上升,欧、日则略有下降。美国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004 年初最低点不足4%升至12 月的4.23%,3 个月国库券利率从2004 年初的不足1%升至12 月的2.5%。欧洲和日本长期国债收益率有所下降,同美国的收益率差距略微扩大。欧元区10 年期政府债券从2004 年1 季度的4.15%下降至4 季度的3.84%;日本10年期政府债券从2004 年3 季度的1.64%下降至4 季度的1.45%。
股票市场价格恢复性上扬。继今年前三季度股票市场振荡下跌后,2004 年10 月以来,美国、欧洲、日本主要股票市场价格总体恢复性上扬。2004 年12 月31 日,美国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收于10748点,较上年末上涨2.8%,纳斯达克指数收于2158 点,较上年末上涨10%;英国金融时报指数收于4757 点,上涨6.3%。2004 年12 月30日,日经225 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收于11134 点(12 月31 日休市),较上年末上涨4.3%。
(三)主要央行货币政策随着全球经济复苏,主要经济体通货膨胀压力加大,部分国家中央银行将防止通货膨胀作为货币政策重点。英格兰银行于2004 年2月5 日、5 月6 日、6 月10 日和8 月5 日,四次分别提高官方利率0.25 个百分点,截至12 月末,官方利率为4.75%。美联储于6 月30日、8 月10 日、9 月21 日、11 月10 日和12 月14 日,五次分别提高联邦基金目标利率0.25 个百分点,截至12 月末,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为2.25%。
2003 年6 月至今,欧央行理事会各次例会决定维持利率水平不34变,主要再融资利率为2%,存款便利和贷款便利的利率分别为1%和3%。日本银行继续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结算账户的余额继续保持在2004 年1 月下旬例会确定的30-35 万亿日元左右的水平上,以确保向市场提供充足的流动性。
二、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分析2004 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我国国民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发展。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粮价高位平稳回落;投资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抑制,消费市场稳中趋活,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居民收入、企业利润、财政收入、外汇储备大幅增加。2004 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3.7 万亿元,增长9.5%,比上年高0.2 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3.9%,比上年高2.7 个百分点。虽然当前我国国民经济正朝着宏观调控预期目标发展,但仍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固定资产投资反弹的压力依然较大,通货膨胀压力尚未根本缓解。
(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有所减弱,国外需求增强居民收入增长较快,消费稳中趋旺。2004 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 元,实际增长7.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36元,实际增长6.8%。2004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 万亿元,增长13.3%,较上年同期加快4.2 个百分点;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2%,比上年同期加快1 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呈现新趋势,住房消费持续成为消费重点,汽车消费增长空间较大,通信、信息消费成为消费热点。2004 年继续维持着城镇居民消费增35长快于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格局,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7%,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7%。由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消费水平有望进一步提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回落,但反弹的压力依然较大。2004 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5.8%,增速比上年回落1.9 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43%,上半年增长28.6%,1-3 季度增长27.7%,逐季平稳回落。分城乡看,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9 万亿元,增长27.6%;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1 万亿元,增长17.4%。
但目前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仍然偏大,各方面投资冲动强烈,固定资产投资存在反弹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