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陈全生 陈永杰 刘健生
编者按:近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一部最为全面最为系统的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它的制定和施行,不仅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也将产生深远历史影响。本报特组织相关报道在这里刊登,供读者参考。
三大标志
●非公有制经济政策和制度已经基本形成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私营企业的自身素质发生历史性变化
六大趋势
●非公有制经济在行业分布上,开始向重化工业、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拓展
●在结构规模上,涌现出一批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大集团
●在组织形式上,向多元投资主体的公司制企业发展
●在产业布局上,部分地区形成一批以大规模、专业化经营为特征的产业集群
●在地区分布上,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在加速
●在市场分布上,开始逐步向国际市场发展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正在跨入历史发展新阶段。这个历史发展新阶段有三大标志。
第一大标志是,党和国家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理论、方针、政策和制度已经基本形成,并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从政策措施上看,十五大特别是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明确提出了一系列政策要求。“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消除体制性障碍。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要从多方面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条件,为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平等竞争、一视同仁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国务院新近出台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而具体地提出了七个方面的重要政策措施。
第二大标志是,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并将进一步实现良性互动。
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速度成倍地高于全国经济增长速度,占GDP的比重已超过1/3。
目前,个体私营工业已占全国工业增加值和销售收入的40%左右,占全国商品销售总额和零售总额的60%以上。加上外资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已超过一半。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就业和再就业的主渠道。90年代以来个体私营企业平均每年净增500万—600万个工作岗位,占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的3/4以上。当前我国个体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就业人数已占城镇就业和整个非农就业人数的大半。
第三大标志是,中国的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私营企业的自身素质正在发生历史性的根本的变化。
2003年,私营工业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2.8%和销售收入的13.8%;加上规模以下工业,个体私营工业已占全国工业增加值和销售收入的40%左右;私营企业占全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的9.6%,商品零售总额的16.4%。
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呈现六大趋势。
在行业分布上以轻工纺织、普通机械、建筑运输、商贸服务等领域为主,现已开始向重化工业、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拓展。据统计,在40个工业行业中,非公有制经济在27个行业中的比重已超过50%,在部分行业已经占到70%以上。
非公有制经济在结构规模上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为主,现涌现出一批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大集团。据全国工商联2002年对会员民营企业统计,前500家大企业平均资产规模为12.9亿元,销售收入14.1亿元。
非公有制经济在组织形式上以个人、家族企业为主,现已向多元投资主体的公司制企业发展。2002年全国私营企业中,有限责任公司已达到174万户。
非公有制经济在产业布局上以小规模、分散化经营为主,现已在部分地区形成一批以大规模、专业化经营为特征的产业集群。非公有制经济过去主要分布在各个地市和县镇,行业类别多、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化。近年来,在一些地方出现了“生产在一家一户、规模是千家万户”特色产业集群。
在地区分布上,非公有制经济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比重大,现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在加速、比重在提高。近年来,中西部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超过全国非公有制经济增长速度,多数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已达1/3。
在市场分布上,非公有制经济基本上以国内市场为主,现已开始逐步向国际市场迅速发展。近年来,随着国家放开私营企业进出口经营权,一大批私营企业纷纷转向国际贸易。
( 责任编辑:孙可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