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公共事业和服务类价格将牵引今年物价“火车头”
权威部门最近宣称,物价上涨的压力仍未根本缓解,今年CPI增速难以明显降低———
2004年底,让老百姓揪心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经过近一年的振荡摇摆后,最终因其“发动机”粮价的回落而趋于平稳。
人们尚未从米面油、肉蛋奶降价的喜悦中回过神来。权威部门最近宣称,物价上涨的压力仍未根本缓解,今年CPI增速将会放缓,但难以明显降低。
粮价既已“熄火”,谁将成为牵引今年物价上涨的“火车头”?
■水、电、煤公用事业和服务价格“解冻”要“补涨”
始于2003年底的粮价上涨,以及部分行业的投资过热,使抑制通胀成为2004年经济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既要给粮价的合理回归腾出空间,又要防止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在国家发改委的严令禁止下,先后有26个省份暂停出台政府提价项目。在这些被“冻结”的项目中,主要包括服务价格和公用事业价格。
但煤、电、油、运的持续涨价,使被“冻结”的公用事业和服务产品价格进一步扭曲。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盛霖认为,公用事业和服务价格积累了不少矛盾,涨价压力较大。
2004年4550亿公斤的粮食大丰收,使得粮价涨幅逐渐回落,其物价“发动机”的作用也逐渐丧失。这给公用事业和服务产品价格的矫正回归,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人民银行研究局最新的研究报告认为,决定今年物价上涨的压力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水、电、燃料调价的压力较大。许多地区本应出台对水、电、燃料的价格调整政策被当前通胀压力延后,一旦国内通胀压力稍有缓解,这些地方就会进行调价。二是目前许多地方的公共服务品价格定价较低,存在较大的上涨空间,城市交通、医疗服务费、旅游景点门票等存在调价压力。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认为,牵引今年CPI的“火车头”,将由去年的食品价格让位于公用事业和服务类价格,其“补涨行情”将会成为今年物价指数新的上涨压力。
据了解,随着粮价涨幅趋缓,自去年底以来,已有多个城市表示,将在今年提高水、电、煤气等的价格。据透露,北京市正在酝酿对公交地铁票价、医疗费、液化气价格、取暖费、水价等进行调高。据李盛霖介绍,今年国家将适度疏导公用事业价格。各地价格主管部门将周密制定改革方案,把握出台时机和节奏,精心组织实施。
■房地产“地根”紧缩、楼市上涨冲动明显
受旺盛的市场需求刺激,关联度极强的房地产投资持续“高烧不退”。而随着《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开始实施,国家从源头上对房地产投资“拉闸”“降温”。
祝宝良认为,在土地资源稀缺性日益突出的情况下,这一措施必然使土地价格有较大幅度上涨,带动房价上调压力加大。今年春节期间,北京许多楼盘一改往年打折促销的传统而纷纷“休市”,已竣工的项目待价而沽,楼市上涨冲动明显。
同时,房地产预期利润率上升又吸引社会资金更多流入房地产开发,反过来刺激钢材、水泥等建材价格坚挺,使煤电油运等瓶颈效应更趋显著,促进生产资料成本上升,增加成本型价格上涨压力。
劳动力价格上涨,成为推动今年物价的另一个因素。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出现的全国性“民工荒”,使劳动力价格普遍上涨,珠三角和苏锡杭等地企业相继调高了民工工资,幅度大致在10%到30%之间。今年以来,珠三角、环渤海湾等地的“民工荒”依然存在,广州等地甚至出现了“民工选企业”的现象。
祝宝良认为,我国工资普遍偏低,没有形成物价、工资轮番上涨的机制。“民工荒”的出现,将促进劳动力价格向其真实价值调整,使工资上涨的压力开始显现。
国家信息中心最新的报告显示,今年民工工资上涨的趋势很可能向全国蔓延,并波及到其他行业。伴随物价上涨,可能会出现轻度的“价格工资螺旋”。祝宝良预测,由于生产成本加大、工资提高,上游产品价格上涨会顺畅传导到下游产品,带来物价全面上涨。
■粮食原油滞后效应尚有余威输入型通胀压力依然存在
权威部门的统计显示,2004年CPI上涨因素中,绝大部分来自能源和以粮食为龙头的食品价格上涨。国家信息中心发展研究部专家预计,目前能源、粮食等初级产品价格已开始回落,但受其滞后效应的影响,今年下游产品价格将出现一定幅度的“水涨船高”,物价指数下降速度将比较缓慢。
中国人民银行最近发布的报告称,生产资料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对下游产品价格的传导作用已开始显现。有专家指出,CPI中的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姗姗来迟,是因为生产这类商品的行业竞争较为充分,商品普遍供过于求,使之无法搭上涨价的“便车”。此外,广大农民购买力较低,也制约了工业消费品价格的上涨。但随着上游价格持续上涨,滞后传导效应将逐步显现。
记者了解到,春节过后,北京、天津、厦门等地白色家电的部分型号,因上游钢材和塑料价格上涨,普遍出现了3%-5%的涨幅。央行研究局的报告表明,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变动对CPI价格的传导作用,90%以上将在15个月内实现,20个月后基本完成。据此,已持续上涨多时的PPI会逐渐对今年CPI产生较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由国际市场导致的输入型通胀也成为今年物价上涨的重要压力。2003年,我国对原油、铁矿石、氧化铝的对外依存度分别达到35%、36%和46%,镍和天然橡胶更是高达55%以上。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的研究表明,国际石油等初级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将通过三个途径影响国内物价:一是直接推动国内物价上涨的“输入型通货膨胀”;二是因进口价格提高而产生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三是带动工资、利率、租金等上涨,引发产品价格全面上涨。
据预测,今年国际油价将继续维持较高价位,加上国内现行的石油定价机制尚不健全,将加剧国内石油价格的波动,总体上升的可能性很大。此外,美元贬值使我国进口成本大幅度上升,进一步增加国内价格上涨的压力。
■文/新华社记者
相关阅读:
巴曙松:物价走势不能光看CPI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昨天在上海“中国经济与衍生商品市场第一届年会”上指出,关注2005年物价的走势,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能作为唯一指标。……全文
1月物价报告不改变加息预期 仍要警惕物价走势
上周公布的1月份物价报告令许多分析人士相信市场离加息越来越远,甚至有人明确指出依据国内物价总体趋势做出的加息预期是一个“错误建议”。的确,与去年8月份录得的5.3%相比,1月份1.9%的CPI升幅明显下降,但这不能理解为物价在下降,也不能因此放松对全年物价走势的警惕。……全文
物价增幅继续放缓 水电涨价风起
国家统计局2月2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05年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9%,目前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为2.25%,1.9%的CPI意味着中国1年期存款实际利率1年多来首次由负转正。 ……全文
( 责任编辑: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