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非比寻常的行业
这是一个奇特的行业。我们几乎难以在任何一个成熟的市场体系——除了香港——中,找到相对应的例子和经验。即使是专业的财经记者,也无法说出美国、德国、日本或其他发达国家的地产大亨的名字。我们在这些国家的商业媒体上,也基本上无从发现有关的公司和人物的痕迹。除非他像美国《学徒》节目的主角特郎普一样,刻意地成为异类。但在中国,这个奇特行业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这就是地产!出席上海住交会的1500多名记者和数万名花费2000元参观的人群可以证明这个行当在中国的特殊地位。专门成立的中国住交会主流媒体联盟的数十家成员也能证明这一点——对各地的媒体大佬们而言,地产大佬往往就是他们最大的广告金主。
而更奇特的是,在记者、学者、官员、购房者等各路人马所组成的社会舆论大合唱中,房地产的“过热”、“泡沫”之声不绝于耳,“写在房地产崩溃前夜”之类的文章层出不穷。但在每年一度的房地产的最大“秀场”,堪称房地产“奥斯卡”的住交会上,传出的则是完全异样的声音。那里,200多家参展的房地产公司烘托出的是别样的气氛。
轻松、自信、乐观、兴奋……人们尽可以把所有描述兴旺发达的词汇用在这里。
在开幕式上,一干地产大腕纷纷预言:房地产市场依旧火爆,2005年房价继续上涨。一家本地公司更是在宣传板上打出大字口号:中国房地产业还有20年以上的好景!这些或许还可看作是自我鼓劲。但他们随后展示的“花絮”,则不折不扣地表现了其志得意满的心态。
SOHO中国联席主席潘石屹不久前首次出演某部电影的男一号,住交会也成了他和其他参演明星第一次新闻发布会的现场。有记者问他如何解释自己的娱乐化,他的回答是:越是竞争激烈的行业,越是严肃的行业,越应该娱乐化,就是大家放得轻松一点,不要在商场上面你死我活,天天神经高度紧张。话说得轻松,其背后的底气来自兴旺的市场。在照例没有回答销售额的提问后,他透露公司上缴的税收从以前的1亿多增加到2亿多。
而在发布会的外面,在去年的住交会上展示出来的数个地产大鳄的滑稽蜡像,正在标着“出售”的牌子拍卖。一个大鳄还跑来和自己的腊像合了个影。
晚上,在住交会的颁奖典礼上,一名来自陕西汉中的民工为获得2004年度特别贡献奖的华远总裁任志强颁奖。有人说是搞笑,有人说是别有深意——就像大家对那个晚上多如牛毛的奖项的评价一样。60个品牌企业奖、17个优秀商业地产奖、8个优秀写字楼奖、1个综合物业规划奖、19个别墅奖、100个中国名盘奖和1个流通领域特殊贡献大奖,再加上十大新锐人物、十大风云人物,还有一个年度特别贡献大奖,住交会一次颁发了227个奖项。这不是组织者的无能,而是行当兴旺过头的无奈。
兴旺是有依据的。在2003年中国GDP增长的9.3个百分点中,有1.8个百分点是房地产业直接贡献的。中国房地产业还直接带动了57个相关产业的产出增加,没有一个其它行业有如此广泛的行业推动力。虽然在经济学界有房地产引发经济过热,并导致宏观调控措施出台的指责,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看。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就在住交会的论坛上表示,中国近期就面临1亿左右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大转移,房地产业应该为此作出“历史性的贡献”。
所以,即使面临大量的质疑,即使2004年在融资、土地和消费三个重要环节上都出台了让房地产商吸口冷气的政策,但似乎所有的犹疑都在住交会上的一片看涨声中稀释掉了。
2004年在财务状况上备受争议的天津顺驰集团老总孙宏斌和几名信托业的老总对话时,有观众提问:“如果顺驰离开了信托业,将会怎样?”孙宏斌想都没想:“没有他们,我们不会怎么样,该发展还是继续发展。”几名信托业的老总只有尴尬而笑。
而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著名的“地球仪”大厅,在一个地产老板和策划人王志纲的小型宴请中,老板连连发问,想探求的都是如何操作更大的盘,如何融得更多的资金。市场萧条?这不是值得他关注的问题。
这个充满自信的群落也会毫不犹豫地展示自己的看法,无论它是多么的惊世骇俗。刚接受了民工颁奖的华远总裁任志强,在第二天的一个与市长对话的电视节目中,语出惊人地表示:城市建设的目标应该就是让富人进来,让穷人离开。那一刻,现场的几位市长、主持人、参与节目的观众都一片沉默。这种沉默与其说被这个观点所打中,还不如说为中国富人如此无所顾忌的态度而震惊。
这同样是在别的行业,别的老板身上很少能看到的奇特一幕。
新的角逐者
虽然热闹,但地产也越来越不是地产大鳄们的独霸江湖了。
在上海的这次住交会上,亮相的不仅仅是房地产公司和老板,还有十几个城市和他们的市长。甚至,本届住交会的主题就被正式定为“城市营造”。在舆论的中心,城市在取代大盘,城市运营在取代项目策划,市长在取代老板。因此,成都人在会场搭起了古色古香的民居,并举办了一场成都是不是东方伊甸园的讨论会;青岛人在现场摆出了帆船,竭力推广其2008奥运会分赛场的概念;近年来吸引了30多家知名地产商来投资,房地产市场一片火爆的天津则推出了住交会“天津日”,刮起“天津旋风”。连远在内蒙的一个偏远城市的市长,也不辞辛苦地来到上海,向各路高人虚心请教。
城市运营的概念和理论在中国的传播,策划人王志纲既是发现者又是实践者。基于在十几个城市给市长们当“教练”的操作实践,他的看法很有价值:城市运营的指挥或主唱者只能是市长,他是制订“菜谱”的人,发展商只是某一道菜的“大厨”。
在住交会上高调亮相的、来自厦门的钟宅湾项目就是这样一道典型的大菜。作为厦门城市规划的核心,海湾战略已是厦门作为闽南地区传统强势经济大市,为强化区域中心的地位而强力推进的重要手段。而钟宅湾,这个厦门唯一未开发的田园型处女地,其居海湾之心、承东启西、面向海峡的独特区位,使钟宅湾成为厦门本岛中央服务区的新极点,东部岛域新城的核心部分。
当厦门城市建设局局长黄诗福以宣读工作报告的态度作如此介绍时,与他联手亮相的则是项目的实际操作者厦门市路桥建设投资总公司总经理黄灵强。这是在建设城市,还是在开发地产?在城市运营的大概念下,硬性区分已毫无意义,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已融为一体。而正是这样的开发项目会对全国各地的房地产巨头们构成巨大的吸引力,他们要的就是与城市发展规划紧密结合的商业机会。
几天后,在上海的某个区,几大班子的领导齐集一堂,听取王志纲工作室所作的区域定位报告。如何别出心裁地定位已经不是这个特殊场景的关键,耐人寻味的是,事情的起源来自当地一个房地产老板的推动。这本来是希望升级换代,操作更大项目的老板的策划案,但当事人最终发现,当一个项目已经足够大时,他就不仅仅是在建房了,而是在建城。这已超出了一个私营公司的作业范围。而他的高明在于:不是被动地等待和迎合政府规划,而是主动出击,借助外部力量,用更加市场化的城市运营理念去影响官员,并从中寻找更大的商业机会。
这个年轻的老板已经不爱打高尔夫球了,他的最新爱好是驾驶直升机。敢于冒险,渴望驾驭更强大的新系统,这种抑制不住的冲劲或许就是中国地产种种奇妙景象的根源。
在这次住交会上流传甚广的一个小道消息是:“江湖老大王石不高兴了。”在2004年,不断有人说自己是行业NO.1,有人说要成为地产老大,这自然会让居中国房地产第一把交椅的万科掌门人王石不开心。
但是,当中国地产有那么多奇妙的人在,这个江湖还会风平浪静吗?
( 责任编辑:杨茂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