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2月18日,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省长黄小晶带队赴京,与交通部共商海峡西岸经济区交通发展大计。人称闽道更比蜀道难,路不通,“痛”了福建成百上千年。如今,福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关键在“通”。
就在此次商谈的50多天前,我国“八纵八横”铁路骨干网中第八纵通道———温(州)福(州)铁路(福建段)在福建正式开工建设。温福线建成后,将成为长三角、珠三角两大经济发达地区之间的一条干线,而福州到上海行车时间可缩短近9小时。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从交通起步。
从“繁荣带”到“经济区”:九大支撑体系力助福建腾飞
2004年初,一个新的经济区域概念———“海峡西岸经济区”在福建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被正式提出。翻阅历史,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着力自身发展:上世纪80年代初提出“大念山海经”,90年代初提出“沿海、山区一盘棋发展”,1995年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繁荣带”。此次提出的新概念,是立足服务祖国统一大局,以福建为主体,提升整个东南沿海区域经济实力,实现统筹发展的大蓝图。
在福建首届闽商大会上,卢展工用一段妙语解闽字:“‘闽’的内涵就是一条龙,它外在表现得谦虚、低调、务实;而内在精明并高明,侠肝义胆,性情中人,所以‘闽’字新解就是:福建人是破门而出,成冲天之龙;冲门而进,成翔海之龙。”
如果把这幅重新定位发展大图看作一张大棋盘的话,福建落子布局从容有序,在闽字棋盘的四边四角,他们布下的是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统筹协调的城镇支撑体系、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支撑体系、外向带动的开放支撑体系、互利共赢的协作支撑体系、可持续的生态支撑体系、安全可靠的防灾减灾支撑体系、和谐社会的管理协调服务支撑体系。而在天元,则以构建竞争力强的产业支撑体系一步点睛。
不难看出,在新的发展格局中,福建正自觉主动地将自身全方位融入到国内外区域一体化中,开始把区域化作为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并把它的崛起作为促进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部分,作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一部分。
以福建和台湾为主体的海峡经济区、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区,其经济地位日益显现。而海峡经济区中福建和台湾经济总量之比约为1∶4.3。作为长三角、珠三角两大经济区及祖国大陆与台湾重要联结区,福建的发展承北接南、承东接西。所以,要想使这一海峡经济区真正成为中国沿海的第三经济增长极,就必须使眼下的海峡西岸经济区迅速成形。
要素整合,产业集聚,海峡西岸经济区在统筹协调中迅速形成
福建省委、省政府清醒地意识到GDP翻番和效益增长,是绝对不能靠资源供给翻番和粗放型的投入来实现的。他们深刻领会中央精神,自觉服从大局,对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过热行业采取严格控制,对在建和拟建项目进行清点,撤销各类开发区196个。而与此同时,2004年,福建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拿出3亿多元,在全省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低保对象达76万人。去年上半年,福建各级财政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薄弱环节的投入高达60亿元。仅省政府免征种植水稻农业税一项,全省农民预计可受益1.52亿元,今年又决定取消农业税。
事实表明,宏观调控使福建的经济发展更趋稳健。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支撑下,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获得良性发展。观察一个经济区的崛起,要看其是否有竞争力优势的产业支撑。目前,福建已形成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基础产业相互配套的产业支撑体系。以电子、机械、石化为主的三大支柱产业及产业集群快速成长,2004年三大支柱产业实现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高达47.2%。产业集群的不断集聚和壮大,使一些优势产业在国际竞争中显示出强大的扩张力。投资产业链,打造产业基地,建设产业集群。这一新型发展模式,如今也已在机械、石化、纺织等一批技术产业中形成。据统计,目前福建省制造业中已初步形成大小产业集群60个。
产业集群的出现,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快了福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速度。据统计,去年福建固定投资增幅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但固定投资与GDP的比例,却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5.7个百分点,也是华东地区中最低;而金融贷款余额与GDP的比例,更是低82.7个百分点,这些充分显示了福建经济增长正在逐步摆脱主要依赖固定投资拉动的传统方式。福建产业集群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和竞争,全年外贸出口增幅不仅创历史最高水平,而且对各类资本也产生了强大“吸附效应”。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闽台合作向纵深推进
闽台合作,是“海西战略”中一步关键棋。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第一年,闽台经贸合作的领域和方式不断拓展,合作的层次和水平进一步提高。据统计,2004年1至11月福建全省新批台资项目390个(不含第三地转投资),合同台资4.26亿美元,实际到资4.98亿美元;全省对台贸易总额达40亿美元,比增24.46%,其中进口34亿美元,比增22.9%,出口6亿美元,比增33.96%。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令人注目的是,近年来,台商投资已从初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发展,出现了行业整体性转移、上中下游产业配套发展趋势,以台资为主参与投资发展的电子、石化、机械等行业,已成为福建的主导产业。据统计,到去年底,福建省千万美元以上台资项目616项,合同台资180亿美元,其中5000万美元以上台资项目59项,合同台资98亿美元。
尽管台湾当局不断设置各种障碍,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直接推动了闽台民间交往。2004年,福建全面增加“两门”、“两马”客运航班。“两门”之间由每周3个航日先后扩大为7个航日,实现了每天都有往返8个固定航班;而“两马”之间,则由每周2个航日扩大至每天都有往返2个固定航班。“两门”、“两马”航线已成为目前台胞、台商往返两岸的一条最便捷的黄金通道,客流量年年攀升。据统计,仅2004年,通过“两门”、“两马”航线,福建沿海与金、马地区共组织客运直航3616航次,运载旅客42.77万余人次,比2003年增长161%。2004年12月25日,运载1600吨毛角石的福建货轮从宁德城澳港出发首次直航马祖。至此,福建沿海主要港口全部实现了与金门、马祖的货物直航。
2005年春节期间,一批批人数更多的台胞先后返回福建。据马尾海关统计,2月9日至15日,该关共监管“两马”直航船舶14航次、旅客1175人次,其中进境旅客636人次、出境旅客539人次。仅14日当天,客流量达491人次,创下了“两马”直航单日客流量的历史新高。
( 责任编辑: 杨茂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