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温家宝总理3月5日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鼓舞人心,构建和谐社会成为今年工作的重点戏;而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整体构想中,向农村贫困地区提供全免费教育和解决治病难,成为两大亮点。
参加全国“两会”的政协委员、作家张贤亮,在听完温总理的报告后,对“和谐社会”作了一个妙趣横生的解释:“‘和’右边是‘口’,就是人人有饭吃;‘谐’左边是‘言’,人人都可以说话”,当然,他没忘加上一个重要的补充:“人人依法守法”(3月5日中新社)。这有趣的解释颇有道理: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要求的“富裕、民主、文明”有了,三大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也有了,“和谐社会”自然就能大功告成。
如果进一步解读下去,要构建“和谐社会”,两块基石不可少,那就是教育与医疗的公平。“人人有饭吃”,“人人能说话”,“人人依法守法”,离不开人人都能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与身体素质,这就要求人人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与医疗。这不仅是避免社会动荡所必需的均衡与协调的要求,也是实现社会进步所必需的人自由与全面发展的要求。
教育与医疗,是人人不可或缺的公共产品。教育与医疗资源在配置上的不合理,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导致社会不公的根本不合理。因为人在生存权与发展权上的公平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受教育权利与医疗保障权利的是否公平。这既要求有足够的投入,更要求实现投向和投量上的合理。当一部分人享受着多媒体教学,享受着无病健身、小病大养的公费医疗,还有人却因贫辍学、因教返贫,“小病拖、大病扛”,一人得病,全家受累……真正的和谐社会,不可能建立在这样的基石之上。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解决贫困地区近1400万人口义务教育阶段的全免费教育,到2007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提出切实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探索建立医疗救助制度,深入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收费和药品购销秩序,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就是在夯实构建社会的两大基石。
只要教育与医疗事业不断发展并日趋公平,以“人人有饭吃”、“人人能说话”、“人人依法守法”为特征的和谐社会,就会渐成现实。
( 责任编辑:杨茂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