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目前,跨国公司纷纷采取立足东部地区设立总部,而将生产基地建于中西部的策略
本报记者王思睿发自上海
在前天(7日)举行的上海市外经贸委工作会议上传出消息,外资进入中国的地区分布已经开始发生变化,跨国公司纷纷采取立足东部地区设立总部,而将生产基地建于中西部的策略。
据上海外经贸委透露,2004年上海吸引合同外资116.6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12.6%,增幅同比下跌10.9%;实到外资65.4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11.8%,增幅同比下跌18.3%。
上海市外经贸委主任潘龙清曾在此前第15届华交会开幕时表示,“不要过度紧张于上海引资增幅的高或低”,目前上海的招商引资不应只关注数量,也不再是以前的“来者不拒”,而应将目光投向外资的结构与质量。
上海市外经贸委副主任菅和平进一步介绍说,上海引资的产业结构将遵循“两个优先”,即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注重在这些领域引进外资。引资增幅还将继续减少
事实上,外资引入增幅下跌的不仅是上海,江苏和浙江两省也同时出现类似情况。据浙江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统计,2004年,该省吸引合同外资145.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8%,增幅同比下跌56.7%;实际利用外资66.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69%,增幅同比下跌49.71%。此外,外商直接投资企业3824家,比上年减少13.9%。
另据江苏省统计局统计,截至2004年底,该省合同利用外资360.7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11%,增幅同比下跌39.5%;实际外商直接投资121.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5%,增幅同比下跌37.9%;新批外商投资项目7187个,比上年减少1.6%。
“浙江省外资增幅的减少,外资企业个数的负增长,与以往几年外商投资基数较高有关。”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徐剑峰分析说,除了上述原因,土地政策调整、内外企业所得税或作调整、今年我国稳健的财政政策等宏观环境的变化,对外商投资数额也造成了影响。一些当年大力引进的外商投资项目并未与当地产业链衔接,只是将当地作为进口组装再出口的“中转站”。
徐剑峰认为,未来几年中,浙江省的外商投资增幅还会继续减少或转移,这是浙江调整产业结构的结果。未来的引资应注重间接引资,即引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项目,改变以往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外资的局面。外资转移“不是坏事”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副教授阎海峰正在着手准备《在沪跨国公司角色以及对沪产业结构影响》的研究立项。他认为,一个地区或城市引进外资应该有这样一个过程:当区位优势、政策优惠、土地人力成本等传统优势已发挥至一定空间时,“从城市优化产业结构的长远角度来考虑,这是必然的,也是需要主动考虑的”。
阎海峰说,传统优势消减后,对某些跨国企业而言,在上海设厂还是在东北地区设厂,其中差别已无太大意义。
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是一家由来自英国的跨国企业,2000年底该公司将生产基地设于江苏省无锡市。该公司公关部经理王晓岚曾参与过数次公司项目选址。她认为,跨国企业选择在某一地区进行投资并非紧盯当地的土地和人力等成本,当地的综合竞争优势及跨国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才是考虑的重点因素。“公司目前暂不考虑将生产基地转移至其他地区,因为公司在无锡当地录用了300名技术人员,作为一家医药企业,技术人力资源才是最主要的。”
“我们应该分析的是,转移的外资企业是哪些类型?留下来的是哪些类型?它们的战略意图是怎样的?”阎海峰表示,“低成本大规模扩张”的成本控制型或生产型跨国企业的转移,对目前的上海“不是坏事”。上海吸引外资的新力源在人才资源、信息服务、国际商务枢纽港,因其信息成本、营销成本、物流成本与其他地区相比较低,若转移的企业并非为市场或研发类型的,则其迁址或转移投资恰好与上海产业升级的大环境合拍,下一轮吸引外资的目标应锁定在吸引跨国公司总部的运营管理中心和信息管理中心落户上海。
相关阅读
追随长三角日本企业日资银行卷土重来
在经过了数年低潮后,潜伏数年的日资银行正在重新发力,在长三角区域全面推进业务。月7日,日本三井住友金融集团控股公司总经理、三井住友银行董事长西川善文风尘仆仆地出现在了杭州,出席该行杭州分行的开业典礼……
全文
长三角和珠三角:角力引领中国经济
像候鸟一样,春节过后,农民工又开始了由乡村到城市一年一度的迁徙之旅。俗话说“东西南北中,打工到广东”,但今年情况却有所变化,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到珠三角地区打工的农民工比去年减少了10%,而去长三角地区的却增加了10%,一消一长之间,折射出来的信息颇耐人寻味……
全文
经商成本高企促台商往北迁移 外资潮退长三角
资本的逐利性再一次显现出来,这一次它逃离的是长三角。一份在长三角各省市统计局数据基础上形成的FDI(外商直接投资)增速放缓的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1-9月,长三角合同FDI、实际FDI增幅分别同比下降1%、34.2%。记者调查发现,昂贵的土地和稀缺的电力成为在长三角地区经营的企业的“心病”……
全文
( 责任编辑:谢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