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当年,教育部举办盛大文艺晚会为“普九”伟大成就隆重庆功的那天晚上,笔者一“气”呵成一文,指出被热烈讴歌的义务教育是假的。从此,类我见我言之舆论延绵至今不绝。随着所谓的“教育产业化”越来越招人怨恨,虚拟辉煌政绩,超前欢呼自慰,带来有关方面的长期尴尬。尽管有教育界官员说媒体对他们“还是表扬为主”,但这不过是厚颜者面对尴尬的一种尴尬反应而已。
公道自在人心。真实的义务教育成就,不可能被吹出来,它只能由政府财政投资金额“垒”起来,由资金投入的效能兴起来,而其最终标志,是受益者的落实以及他们无保留的受益承认。
落实义务教育的重要性不必反复絮叨。现时,提出一种保证其落实的“经济体制”或财务安排更重要。笔者认为,义务教育投入由国家全保的“西藏体制”最好。这就是说:中央财政承担全国各地的全部的九年义务教育费用。
我曾经在《义务教育非不能为》一文中算过一笔粗帐。如果有两亿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学生,每人500元,每年需拿出义务教育费用为1000亿。这占GDP总数不到0.8%的投入,解决的却是事关国民素质、国民福祉和民族前途的大问题,是真正“把钱用到了刀刃上”。每年公车耗费达3000亿,招待费2000亿,出国培训考察费2500亿,既然有这样的开支状况,一说到义务教育就嚷没钱岂不怪哉?
用算帐的办法论证,其实不必,提出任何经济的理由都是站不住脚的。穷得吃饭都困难的国家能行,百年前、几十年前就实行义务教育国家,当时比咱这时穷,也能行。人家都能行,凭什么咱号称社会主义的盛世国家偏偏就不行?在制定、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年代,中国人觉得义务教育离他们并不遥远。而如今,在经济实力大为增强的情况下,义务教育反而成了“远大理想”和让人头痛的难题。这是由于头脑“有病”,由于指导所谓“教育产业化”实践的理念特别低下造成的。在财政最应该花钱的地方(如教育和医疗),偏偏最小气不说,还让它实现最大市场化,让它成为获取暴利的摇钱树。说客气话,这是弱智――要不是弱智那就更糟,成缺八辈加三代德了。义务教育基本落空的低级错误的责任,不能由教育界独家承担,“财政思想”乃至涵盖面指导面更广的“思想”,都应该检点。
九年义务教育费用由中央财政负全责,好处多多:
--明确基础的义务教育为“国家责任”。既非地方性政务,经济上亦不受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
--和“国家责任”对应,明确一项“最低国民待遇”。全体国民无论身份、区域和个人经济状况,在此项“基本国民待遇”面前一律平等。让每朵“祖国花朵”在九年的成长期内花“国家”几千块钱,显得“关心下一代”不全算空喊,也让这个国家的大人们有点脸面。
--各地、全民公平获益。经济发达地区没有理由抱怨国家“劫富济贫”,因为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劳动力的流动,会让经济发达地区获益,并且,他们实际上具有领先获益的优势条件。
--此举对不发达地区,尤其对贫困农村来说,是“输血救命”和“造血强身”结合的最佳“治疗方案”。对解决“三农”问题、发展不平衡等重大问题,都有直接的和基础性的作用。不夸张地说:这会改善中国的“社会生态”。比较效益,绝对优于“X部大开发”等等耗资巨大的重大决策。
--提高教育发展政绩的考核标准,快速推进地方教育事业。省级及以下公共教育经费不降反增,自主实施12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和各种助学等提高性、实用性项目,形成高层次、多样化的竞争。
……
全国实行“西藏体制”,和现行财税体制吻合。中央通过分税制改革以及所得税体制改革集中了财力,理应承担也有条件承担相应责任。而在教学、考试、教材改革等方面,则应该倡导鼓励地方的探索,不能借财力投入的因素加以干涉。建立审计、考核的机制当然必不可少,但实现教育经费用足用好的目标,说到底却不是财改和教改所能完成的任务。
来源:[凯迪网络]
( 责任编辑:xiaoboh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