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上周六,有近30家沪深上市公司披露了2004年年报,本周一仅有一家公司披露年报,假日信息披露量明显多于平日。上市公司、包括基金等一些机构信息披露“假日情结”浓厚,说明了什么?
众所周知,周六和诸如春节、“五一”、国庆长假是投资者阅读上市公司信息的“垃圾时间”,由于阅读率相对较低,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不容易引起投资者的注意。部分上市公司,特别有些“家丑”等着披露的公司,选择这个时段的主要考虑,就是让尽可能少的投资者看到公司信息,尽可能减少市场及监管机构的关注度。
笔者注意到,一些上市公司在今年春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2月5日见诸报端)递交给交易所的公告,不少内容都不那么“光彩”,有的涉及大额关联交易、有的涉及投资损失、有的是风险提示。这些内容见诸指定信息披露媒体时,股票市场已经闭市,相关市场主体均已休假,对这些公司的公告内容,“有幸”阅读的人自然很少。
“假日情节”的变相表现形式是,一些有再融资需求的公司,为了引起市场和投资者的关注,往往高调出场,选择“黄金时段”发布“业绩骄人”的定期报告,而资金到手后,定期报告披露时间选择往往走向另一个极端,越捱越后。如西北某上市公司,在增发前的2003年,曾力争在第一时间披露定期报告;去年增发成功后,定期报告的披露日期逐渐后移,今年预定的2004年信息披露的时间则选择了4月30日,晚得不能再晚了。从该公司的“假日情结”来看,它的2004年业绩很可能好不到哪里去。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假日情结”重,说起来也有一肚子苦水。证券市场监管日益成熟和严格,上市公司虚假信息披露的成本越来越大,到了坏消息不得不公布的时候,没办法了,只好在时间选择上玩技巧,试图蒙混过关。由此看来,相当部分的上市公司要真正做到诚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向公众、市场展现企业的诚信精神,那么就从摒弃信息披露的“假日情结”开始吧。
( 责任编辑:xiaoboh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