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本报记者 文婧 实习生 张媛源
大卖场、便利店、专业店的多业态发展将是竞争热点
“继2004年6月标志着外资全面进入的《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出台后,我国零售业经过半年多的国际化洗礼,在2005年将呈现出更多样的竞争态势,及更成熟的资本市场运作。”在3月17日举行的“中国连锁百强”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裴亮作出上述表示。
他指出,我国内资零售企业经过前几年的“跑马圈地”和超常规发展,已经暴露出一些问题,逐渐回归稳健的区域化发展;而与此同时,外资企业市场份额上升趋势非常明显,在中西部地区和二线城市发展新业态的步伐也更加迅速,2005年的零售业市场面临着新一轮白热化竞争。
“内资零售企业在规模大幅扩大的同时,也面临着因店铺过多、竞争加剧而带来的各种压力。”据裴亮介绍,在连锁业的发展过程中,2001年至2003年成为连锁企业的“跑马圈地”年,三年中企业店铺数量增幅大大高于销售额增幅。
2004年中国连锁企业百强第100名的销售额为4.8亿,比前一年增长17%,百强企业平均销售规模近50亿人民币,平均拥有店铺304家,可见其扩张速度之快。由于店铺过多、竞争加剧,加之企业管理基础不牢固,一些企业管理水平、运营能力在快速扩张中下降。
他表示,在普尔斯马特资金链断裂等一系列零售业危机爆发之后,内资企业开始理性收缩,将扩张范围集中在周边市场上。内资企业理性收缩使农村市场连锁经营等围绕某个小范围区域的连锁形式开始陆续出现,如“农资连锁”、“超市下乡”等。尽管农村市场消费能力不高,很多配套设施还不成熟,但它终将成为连锁业发展的重要领域。
外资在中国零售业中的投入情况如何呢?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行业信息部主任杨青松告诉记者,尽管外资目前进入中国的数量并不多,但其销售额两年内增长了48%,并且逐步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据介绍,进入国内的主要外资零售企业,2004年零售总额为1383亿人民币,占200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万亿的2.6%。从外资企业直接开店的情况看,到2004年底,全球零售百强中,16家已在中国直接开店,还有一批外资零售企业在华设立了采购中心。尽管存在市场体系不完整、本地化程度低等问题,外资零售业还是以很快的速度在中国渗透。有调查显示,从地区上看,外资企业不仅停留在一级城市,而且在二级城市、西部地区都有明显的扩张;而在业态方面,更是大卖场、折扣店、便利店等多业态并进。不仅如此,从扩张方式上看,并购将越来越普遍,这包括外资间的合作和外资对本地企业的并购。欧尚与大润发、易初莲花与TESCO(在泰国)、TESCO与乐购等的并购案就是典型的例子。
“大多数外资零售企业的业态都相对单一,专门在某一领域发展,即使有不同业态,近似程度也较高,比如设立仓库会员店、大卖场,不同业态则以独立的公司运作,像家乐福的大卖场、折扣店和生鲜超市,都是以独立机构运作的。”杨青松说,专业化使其管理更专业,运营效率更高,个性化的需求更突出,大卖场、大型专业店(家居、药店等)、便利店是外资的投资重点,差异化市场,如生鲜超市、个人护理用品店等也是外资零售业所关注的。
“到目前为止,外资零售业对中国零售业的影响有限,很多实力强大的外资零售企业还未进入中国。国内企业能否赢得竞争优势,关键在于如何取长补短,发挥好自身优势,而不是退缩或盲目扩张。”裴亮这样告诫面对白热化竞争的中国企业。
2005年,零售行业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中国零售业协会的年度调查表明,大卖场、便利店、专业店的多业态发展将是竞争的热点。而由于在一个地区拥有相对较高的市场份额和更有效的管理机制,区域优势企业将有更明显的发展。此外,企业逐步从追求速度向差异化转变。杨青松认为,这种差异化不仅体现在专业化上面,更包括了企业各方面的创新,比如自愿连锁的发展模式、自由品牌开发等。
而连锁与资本更紧密的结合则包括了并购重组的加剧,更多连锁企业谋求境内或境外上市,获取资金支持。据透露,好又多、中国百盛、京客隆、华普、永乐、五星电器、天津家世界、铜锣湾百货、深圳天虹等企业已经确定上市计划。
( 责任编辑:谢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