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2005中国金融形势预测、分析与展望专家年会于2005年3月20日至21日在京隆重举行。本届年会由搜狐财经、中国金融网联合主办,邀请政界官员、银行家、企业家、著名学者对2005年中国金融形势做全面精辟的分析与展望。年会对六个主题进行形势预测、分析与展望,分别为: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下面是专场二:2005中国保险业形势预测、分析与展望的实录。
主持人:我们第二场论坛正式开始。第二场我们的论坛主要是集中在2005年中国保险业形势评估和展望。到场嘉宾是中国保险报总编甘哲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本市场研究中心张洪涛主任、瑞泰人寿总裁曾冬漉女士、信诚人寿CMO黄振国先生。主持人是中国保险报总编甘哲斌先生。
主持人:上一场讨论会里面,有关领导、专家、学者就银行业货币政策做了一些精彩的发言。我们这场演讲主要题目是保险业。大家知道,保险业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重视。第二场研讨会,请来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财经学院保险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张洪涛教授。瑞泰人寿总裁曾冬漉女士。信诚人寿CMO黄振国先生。下面我们首先请张洪涛教授做演讲,演讲的题目是新环境下有关保险问题的探讨。
张洪涛: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我想根据时间的关系,我今天讲的主题是新环境下有关保险问题的一些探讨。主要是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对2004年的评价,以及对2005年的展望。
首先我们要了解我们所处的经济环境。我们目前处在一个保险入市的过渡期基本结束了,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以信息技术和文化为内涵的知识经济社会初步显现。中国保险业正处在保险市场深度对外开放,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以及中外保险文化互相交融的新阶段。
我首先想对2004年中国保险业做一个评价。我认为中国保险业在2004年是一个转型年,调整年和准备年,是一个有序竞争和谐发展的保险市场,已经在我们中国初步形成。而且2004年是我们改革开放以来,保险业社会地位最高和形势最好的一年。我不知道这个评价是否准确。从我们做保险的来体会,想当年银行始终处在一个平稳发展,而且是处在一个老大哥的地位。
前一阶段证券也是非常的红火,保险还是一个小弟。我认为从去年开始,保险业在做大,做强的口号之下,现在是越来越好。我认为是改革开放以来,是发展和影响力以及对我们现在要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供了一个经济保障的体系。2004年为什么能得出这个结论?我认为,可持续发展这个理念成为了我们全行业的共识。当然大家对保险业,大家认为诚信问题以及是不是发展太快的问题,是不是做大、做强就不讲质量问题等等。我认为,从2004年开始,可持续发展这个理念已经成为中国保险业整个行业的共识。
第二点,初步形成了监管和经营制度的文化。一流企业经营文化,到底文化是什么?大家说,我们要都出国门。那么,我们的产品走出去了,为什么现在我们有很多走出去的企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就是我们的文化理念没有走出去,国外的一些消费者对我们的文化不认可。我认为我们要走出国门,首先我们的文化、理念、价值观要走出去。在2004年我们的监管和经营制度文化已经初步形成。
另外是监管经营和消费行为渐趋理性。注重了“质”方面的追求,而不是粗放型的。具体的体现在监管理念、经营理念、消费理念。在监管理念方面树立了保险业的科学发展观,树立了以人为本,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做大做强中国保险业这样的一个监管理念,而且创立的现代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的理论。原来我们都知道,我们学教科书,就认为保险的功能是经济补偿,再一个是资金融通。
从去年提出了三个功能,包括社会管理功能。由于现在保险功能和社会功能的理论,促进了我们国家的改革,保证了人们。原来遇到一些困难,我们首先想到的并不是保险,而是政府救济。现在保险在中国的地位已经大大的提升,包括飞机失落、矿难,大家首先想的是保险,所以在监管理念变化之下,我们保险的功能越来越体现。
经营理念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更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我们的消费理念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消费者的保险意识增强,消费者的维权意识也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另外,保险的文化建设也有了很大的发展。首先是从监管制度的文化方面来说,法律法规逐步完善,逐渐成为了一个体系。现在大家都知道,正在修订《保险法》,而且陆续出台了各项规章条例。初步建立了从业人员资格认定制度,经营制度的文化也是逐步的能够确立。
企业初步建立了内控制度,国有保险企业开始实施产权制度改革。在保险文化建设很大发展的前提下,监管行为、经营行为、消费行为也有很大的改善。监管行为就是逐步提高了监管效率,逐步增加了监管的透明度。从原来的市场准入监管,逐步过渡到现在市场准入监管和偿付能力监管并重的格局。
经营行为方面,树立了独特的企业形象标识。大家知道,每个保险公司的标识设计,一看就知道是哪家公司的,包括广告词和理念都提高了重视。同时产品创新在国外经验的汲取下,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消费行为方面,逐步的转向成熟和健康。保险理念也深入人心,我记得我们95年在上海做过一次调查,就是问你知道保险是怎么来的?75%以上的上海市民认为保险是从友邦通行代理人制度,上门敲门知道了保险。现在经过十年,中国谁不知道保险。至于知道多深是另外一个概念。但很少有人不知道保险。
以上是我对2004年的一个评价。我下面谈一些对2005的看法。2005年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思想、加快发展,尽快做大做强,仍旧是中国保险业的首要任务。这在05年元月8号,定富主席召集了全国七个教授征求他对全保会上报告的意见。当时就我们如何看待2005年,去年寿险回落出现了负增长,是不是我们发展过快?是不是我们提出的做大做强进行了误解?讨论的结果是,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思想、加快发展、尽快做大做强,仍旧是中国保险业2005年的首要任务。
我认为2005年市场体系日趋完善,价格管制兼并松动,差异化产品日益创新,中外保险文化对接。市场体系日趋完善,一方面市场主体快速扩张,资产总量同步增加。保险经营机构大发展,近30家保险公司将在2005年陆续开业。在04年新批的保险公司有26家,加上今年年初到现在又批了几家。
我们筹建的保险公司筹备期是一年。所以我们可以预计2005年将有30家保险公司陆续开业。当初,我们保险公司也是中保一家。我们新中国成立有中保公司,到后来中保公司分成了三个保险公司。到1988年,我们新疆建设兵团成立了一个保险公司。再加上交通银行设立的一个保险部。同时,在深圳的蛇口成立了平安保险公司。到1992年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成立,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成立。再加上上海陆续有大众、天安以及到1996年泰康、新华、华泰、以及永安、华安公司的成立。之后到了2000年,中国为了适应WTO需求成立了四家公司。
而现在中介公司发展惊人,已经达到了近2000家的规模,外资、国有资本、以及民营资本,技术人员大量的涌入。资产总量、行业人员迅速扩大。相关的法律制度将进一步的补充和修订,一些保险监管的真空地带也将在05年纳入规范化的市场监管体系。我们《保险法》明确规定,在我们中国允许成立的公司组织形式是两种,一种是国有独资保险形式,另外一种就是股份制保险公司。目前虽然法没有改变,但是目前保监会批准的保险公司组织形式当中,包括了政策型的保险公司,其中包括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农业保险公司等等。
还有相互保险公司。这两种是保监会直接批的,但是《保险法》没有规定。所以从法律来讲是一个缺失。在今年的《保险法》修订当中会纳入进去。还有正在发展的质保的形态。以及保监会下面的互动合作社的形式,也将逐步由国家进行规范,到监管体系当中来。一些配套的法律法规,也将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制定和完善。现在我们的监管体系是分业监管体系,但我们面临新的环境是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金融控股公司的形态在中国,包括我们保险业在不断的涌现。
我们讲市场体系日趋完善还有一点,就是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将成为2005年保险体系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大家都知道最后的竞争是人才竞争,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充分并发挥他们的潜力,已经成为做大做强中国保险业可以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保险监管部门和经营主体实现其整体发展的战略的首要任务。
第二点,价格管制兼并松动。大家都知道去年我们在车险方面费率的趋向是市场化。所以去年在车险费率的价格上非常的红火,各种说法都有。尤其是到下半年由于中国人保推出了绝对免赔额。引起了媒体等方面非常火爆的报告。到底算不算霸王条款,到底是不是一个正常行为,都为大家热烈的争论。随着残险费率和价格的的管制松动,在今年寿险业费率市场化改革已经提上了日程。
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基于定价方法的费率市场化,还有是基于定价原则的费率市场化和基于市场的。费率的调整和市场化走向以及价格管制的松动,这将成为一个趋势。当然,在过程当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我们相信实施费率市场化必将会促进中国保险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另外一个评价是差异化的产品日新月异、日益创新。随着财产保险、人寿保险费率市场化的改革深入及新兴保险公司的进入,一个覆盖更广、选择更多的、以中资保险公司为供给的市场,在2005年有望搭建完成。那个时候老百姓选择的产品将更加丰富多彩,想当年只有一家保险公司卖什么产品,我们作为消费者来说,作为投保人来说就是买或者不买。
有了30家以后就有了一定的比较。现在如果我们的市场主体增大以后,而且中外保险都同时发展的话,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产品会越来越多。如果一个新的保险公司在市场当中要占有一席之地,冲破老保险公司、外资保险公司原有产品的客户群,能够使自己在产品上独树一帜,它要动脑筋。就要差异化,要和别人不同。现在这个市场当中,老百姓喜欢的一些产品,愿意买的,适应老百姓需求的产品才能站住脚。
但是如果老在原来老产品上停留不前,这样的话新公司就会超过他。外资公司又有一二百年的经验,他们有很多优势。包括经营技巧、产品适应性。中资公司的老公司也要想突破,但同时外资公司也要解决一个水土不服的问题,解决一个他们的产品适应中国消费需求的问题。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2005年差异化产品将日益创新。
还有一点是资产管理渐入佳境。我讲的是资产管理渐入佳境,但是管理的效果如何是要看资本市场。证券市场大家原来希望两会以后会有一个突破、上升。但是看明天怎么样,凡是今天之前还没有什么好的现象出现。它还在跌,而且甚至跌破了1200,这太可怕了。我们现在的老百姓也越来越成熟了。他们说“一潭水这么深,如果没有办法浮上面的话,就不要往下跳”。
要在资本市场比较好的情况下直接进入。所以现在政策没有障碍,现在的障碍就是市场需要蓬勃发展。当然这也是相互的,也许保险资金进入以后会促使这个市场的发展,更多的保险资金正在观望,监管创新视为一体。我们一直认为保险监管是政府的事情,以前大家有一个很形象的描述就是“猫和老鼠的关系”,政府的监管当做“猫”,公司当做是“老鼠”。
我们认为在2005年应该是做监管创新,尤其是在监管的组织架构和组织体系上创新。应该创立一个视为一体的立体监管体系。一方面完善政府的监管,这是起主导的作用。另外一方面一定要加快企业的内控制度、建立制度,推进行业的自律,最后是加强社会的监督、加大保险企业内控体系建设的力度,我这里想说一点。现在大家都说加大法人治理结构的改善和完善,我们《公司法》规定有股东大会、董事会、监视会。同时我们又引进独立董事,这一点保险公司已经是步证券公司的后尘,正在做这个事情。
我刚刚是从保监会的另一个会议上来的,我在那个会议上也提出来。我建议法人治理结构在保险行业内,如果现在有监视会和独立董事的应该把监视会和独立董事的职权和职能理清楚,把它作为一个过渡。如果你目前还没有聘请独立董事,我们建议不要聘,取消独立董事的制度。如果是新的公司,有了监视会建议不要设立独立董事会,因为这是一个职权重叠的概念。
独立董事是美国采取的公司治理组织形态。而监视会是欧洲等其他国家采用的。这个理念是好的,出发点是好的,就是想把这个公司搞好。但是如果你不明白监视会的内涵、独立董事的内涵这样势必会造成一种情况:中国人有一句话“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我们要加大保险企业内控体系建设的力度。完善保险监管组织。我们国家已经加入了世界的反洗钱组织,无论是证监会还是银行会都应该大反洗钱,同时还应该举行联席会议,银行以及证券、保险应该协调发展,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和货币市场应该构建一个连动的机制。国内也要和港澳地区建立保险监管协调体系。另外,要实现监管的外包化,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监管、辅助机构。
还应该提出像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等中介机构、协会,发挥他们的作用。推进保险行业的自律,加强社会的监督管理。尤其今天在座有许多的媒体,媒体的监督作用要和它充分的发挥起来。以上是我对2005年的看法。
下面我想说一个问题,叫混业经营。混业经营包括从我给学生上课,跟朋友们聊天,我都反复说我反对我们现在是混业经营的趋势。我认为这个问题到目前这个阶段已经不能用“混业”这两个词。大家知道,中国人认为这是一个贬义词。我认为是从一个行业监管或者经营形态模式的转换,是从混业经营然后到业经营,然后是螺旋上升的进步,应该上升到融合经营。我认为现在应该称为是融合经营;一开始是混业经营,是无序的、不规范的。
到分业经营的时候就解决的一个专业化的问题,再经过一段时间需要解决的是一个成本问题,所以现在的大趋势是融合经营。举个例子,我们一开始就是一个杂货店,什么都卖,但是无序的。逐步到了一个专业店。最后虽然是专业店,但都集中在一个大磨里。我认为就是混业经营、上升到分业经营,最后就是上升到融合经营。
主持人:张教授分析了近一些年保险业的发展以及现在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中国加入WTO以后外资已经很深的进入了中国保险市场。今天正好请到了两位保险公司的嘉宾,都是来自中外合资的保险公司。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请两位嘉宾在发言上稍微控制一下时间。有请瑞泰人寿保险公司的总裁曾冬漉女士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