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杨启先日前指出,中国改革目前正处在关键时期,能不能进一步推进改革显得极为重要。
杨启先说,对2004年的改革成就应有充分的估计,但又不能估计过高。2004年是我国正处在重点进行宏观调控时期,但改革仍然取得了不少进展,这是同1989年和1993年这两次宏观调控所不同的一个特点。
“1989年的宏观调控提出的指导方针是‘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根本就没有‘改革’两个字,在市场化方面大幅度往后退了。1993年的宏观调控虽然没有退,但是改革基本上停下来了,包括国有企业改革。1993年中央决定国企改革重点是要进行制度创新、搞现代企业制度,实际上从1993年开始到二十一世纪初搞的都是加强管理,根本不是改革。
杨启先认为,尽管去年政府工作的重点是宏观调控,但是改革有了一定的推进,包括农村改革、税制改革、企业改革等,这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总的说也没有什么大的突破,不能估计过高。因为,不管从哪个方面说,我国的经济改革,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要求来衡量,至今都还是个半拉子工程,也就是正处在一个两种体制并存的阶段。而这半拉子工程是最危险、最困难的。为什么?因为,在这种半拉子市场体制下,不但必然会导致经济秩序混乱和腐败产生,而且很容易导致人们对改革的评价不高,意见很大,从而很容易导致政治、经济的混乱。因此,在实事求是地估计2004年改革成就的同时,必须强调整个改革还应该加强。
2005年的改革重点究竟应该是什么?杨启先说,现在往往突出地强调国企改革和政府改革,强调要以政府改革为重点、以国企改革为中心等。
“这个没有错。但我个人的看法,这两个改革现在都很难突破。因国有企业改革现在仍面临意识形态的问题,正处在一种思想混乱的状态。如最近我们还在一再强调,要把国有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好、做强,要大力发挥其社会主义的基础作用,弄不好改革就会被说成资产流失,所以我们要往前推很难。政府改革不仅牵扯到意识形态的问题,而且还涉及到政治改革的问题,因为政府改革和政治改革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政治改革现在不仅是要解决政企关系问题,而且还要解决党企关系的问题,正如有的人讲的那样,商业银行改革以后行长的任命还要由党委部门做出,这就非常难办。
杨启先认为,2005年改革的重点可以绕着点儿往前走。具体搞什么?可以从抓好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进一步推进市场化的改革。
“这符合我们改革的方向,而且这方面的阻力和风险相对较小。市场化怎么推呢?关键是要加快要素市场化。即很多人提到的资金和土地市场化的问题。因为商品市场化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但是我们的一些生产要素到现在为止,比如说资金、土地基本上还没有市场化。这两个方面不尽快迈向市场化,不但市场经济体制根本建立不起来,而且非常危险。我们的土地资源虽然十分稀缺,但浪费也很大,而且当中导致的腐败问题层出不穷。资金不但严重浪费,而且银行的呆账坏账,数量大得惊人,管理也很混乱。
“最近,报章上连续报道的几件事,一个不大的基层分行,都是十来个亿、七八个亿,一下子被莫名其妙地搬到国外去了,太容易了。只要他当了行长,在内外勾结下,拿走银行的钱,似乎就跟拿走他家里的钱一样。而且长期不能发现,等你发现了,人家早已到国外定居了。加快并推进资金和土地的市场化,不但可以减少资金和土地的浪费,而且可以相应建立一套不可或缺的监督制约制度,减少和防止资金、土地的流失,避免发生大的金融风险。
其次,加快分配制度的合理改革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最近中央提出来要建立和谐社会,解决社会分配不公的问题,已经势在必然。当然一下解决不容易,但是通过适当的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来缓解这个问题,是完全可能和必要的。因为现在我国的分配不公和收入差距,已经相当突出,包括地区差距、城乡差距、个人收入差距,在世界上已经到了相当的地位。搞不好会出大问题。所以这方面不能不积极的想办法推进。
杨启先认为,首先是要通过分配制度的调整,合理解决不同部门之间工资差距过大,特别是一些国有垄断、半垄断行业和有权力的部门分配过高的问题。其次,必须加强税收调节,包括加强完善累进所得税制和开征合理的遗产税的改革,赠予税等,来适当调节过高收入者的收入。
与此同时,杨启先说,应尽快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来解决一些低收入者和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问题。从国际经验看,这是化解市场经济可能带来的社会风险的有效办法。而这种风险如果不能化解,社会就很难稳定。在这方面,现在西、北欧国家解决的不错,美国、日本也有所解决。我们社会保障制度现在太不健全了,至今只是国有单位、国家机关的社会保障制度还可以,其他的往往都很糟糕。全国大多数人至今都没有社会保障,这方面亟待加强。包括在城市建立非国有单位与农民工的合理社会保障制度,在农村建立农民最低生活救济制度、合作医疗制度、义务教育制度的问题等,从而大大缓解社会矛盾和有效解决可能出现的社会风险,为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 责任编辑:xiaoboh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