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本报记者章轲发自北京
“中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为年均3.82万元/人,是美国的4.38%、日本的4.07%、德国的5.56%。”20日,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在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时认为,中国制造业必须转变增长方式,而绿色制造将成为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中国制造业现状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和工业化的产业主体,是社会进步与富民强国之本。”徐匡迪说,中国制造业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增加值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日益提高。
制造业迅速发展的动力是强大的国内需求和国际产业转移,制造业仍然是对投资者最具吸引力的部门。统计表明,中国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将对现代服务业形成巨大需求。例如,资源外包是服务业跨国转移的新形式,2001年全球仅业务流程外包(BPO)市场就达到1270亿美元的规模,预计2008年将上升到3100亿美元。中国继印度之后,正在成为跨国公司新的资源外包的投资对象。
但是,目前国内企业只能在产业链的低端位置获取少量的加工费用,增加值率被限制在较低水平。徐匡迪指出,中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
能源消耗大,污染严重。制造业产品耗能和产值能耗约占全国一次能耗的63%,单位产品能耗平均高出国际先进水平20%~30%;单位产值产生的污染远远高出发达国家。
产品以低端为主,附加价值不高。增加值率仅为26.23%,比美国、日本及德国分别低22.99、22.12及11.69个百分点。出口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含量低的产品。
产业结构不合理。作为先进生产力代表、国家核心竞争力关键的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占制造业的比重为26.46%,比工业发达国家约低10个百分点。“绿色制造将成为可持续发展方向”
徐匡迪认为,未来20年制造业的高速增长如果单纯依赖产品数量的增长,这是资源、能源和环境容量所不能承受的。我们必须依靠科技进步,采用绿色制造技术,在提高产品质量与附加值的同时,努力降低能耗与资源消耗。
“绿色制造将成为制造科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徐匡迪举例说,德国制定了《产品回收法》,日本等国提出了减少、重用及再生的3R(Reduce,Reuse,Recycle)战略,美国也提出了再制造及无废弃物制造的新理念。
另据中国工程院的统计资料,2002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用于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支出平均比率为1比0.1,其中医药制造业的比率为1比0.18,电子和通信制造业为1比0.13,作为IT产业核心的计算机设备制造业仅1比0.01。而多数工业化国家安排引进消化经费通常为引进项目经费的3倍,日本在经济振兴期更达到10倍。
徐匡迪认为,应加强研发(R&D)力量,努力提高集成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要以工程项目带动科技进步,培养从设计、制造工艺到操作、管理的各类、各级优秀人才。
针对制造业技术领域,我国的发明专利数只有日本和美国的三十分之一,韩国的四分之一,徐匡迪说,应保护知识产权,尽快扭转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短缺、核心专利较少的局面。
( 责任编辑: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