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开放式基金遭巨额赎回后抛售股票、被动作空股市,导致股市大跌,中小投资者无辜受损、“生灵涂炭”。
目前有很多人认为股市低迷是由于对两会的期盼落空,而导致股指节节下流,但从总理答记者问的讲话中不难发现,政府对股市正本清源、摆脱困境、体制改革的决心依然坚定。
再仔细观看近期的股市走势,自3月9日下跌以来,明显比去年年底的下跌成交量放大,作空能量凸显。再细看每个行业的指数情况时,不难发现3月9日放量领跌的是基金重仓股。而且基金扎堆的重仓股不断下跌,让投资者开始纳闷,为什么下跌的股票并不是那些基本面有问题、业绩低下的公司?反而很多破位的都是一些情况比较良好的上市公司,由此分析股市下跌来自市场自身的能量和两会的期盼因素有限,所以这并不是导致股指大跌的主要因素。
在笔者看来,实际反而是那些来自非市场的政策因素。
自从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保险资金可以直接入市以来,轰轰烈烈的消息让资本市场看似一片繁荣昌盛,而且股市中的机构投资者队伍似乎在逐渐增大,但谁料这些积极政策的出台却在悄悄的伤害着原本市场参与主体的基金队伍,由于以前银行没有设立基金管理公司,他们一直在为基金公司鼓与吹、销售基金产品,并积极鼓励银行自己的客户去参与购买基金公司的基金产品,而现在当银行可以设立基金公司时,还有什么理由把自己的客户拱手相让呢?
另外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更是声势浩大,市场传闻某某保险公司购买××股票的消息不绝于耳,但仔细想想看股市中的哪个大资金、大机构购买股票会如此声张?反而都是在悄无声息的情况下,采取诱敌深入或者边买边卖对倒吸货,特别张扬的除非想死或者是准备出货。因此傻子才会告诉大家他要进入××股,而前段时间迷信保险资金入市的投资者现在也牢牢的套住,这就是市场中典型的“利好套”。
再一个保险资金可以直接入市打破了以前不能直接入市的障碍,以前大多都是通过购买基金的方式间接进入股市,现在管理层既然已经为保险资金入市合法开闸,保险资金为何还要把自己的资金放在做不出业绩的基金公司,所以收回资金、赎回是必然,但这却在短期内却制造了一场资金回流的风暴,这一釜底抽薪式的资金回流演变成为现实的赎回,于是基金公司被动抛售股票,使得市场作空动能聚增、股指节节下挫。
这不但给开放式基金造成了致命打击,还给许多无辜的中小投资者带来了资金缩水的灾难。
不妨来看看最近有人统计的这组数据:在具有可比性的67只股票型基金中(指2004年第三季度披露投资组合的基金),有56只在2004年第四季度遭遇净赎回,占总数的83%,累计净赎回129.47亿份基金单位,平均每只基金被净赎回2.31亿份。如果以四季度末0.9786元的平均单位净值粗略计算,股票型基金整体在四季度至少需要抛售约126亿元市值的股票,占基金资产净值的9%。其中,被赎回比率最高的天治财富增长,2004年三季度末份额为8.36亿份,到四季度末仅剩下2.9亿份,份额减少了65.25%。于是有人说,如果这些基金遭遇赎回的速率再不减,很可能大部分基金将会面临清盘的危机。
眼看着海富通收益、中信经典配置、易方达50指数、南方避险增值等超过50亿份份额的大盘基金在持续“瘦身”,去年三季度累计遭遇21.17亿份基金单位赎回后,四季度再度被赎回24.55亿份基金单位(仅上述4只基金的赎回份额就占了总赎回额的20%。),各大基金公司却无能为力。
2005年一季度的数据到目前尚未出来,但估计其结果并不弱于去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因为最近传言各大基金公司遭遇集体赎回的消息不断,那么2005年一季度的数据出来后肯定会更吓人,那么基金公司何去何从将会更加的窘迫。
2004年4月,在各种基金热销的季节,笔者就曾提醒要防止基金“群进群出”导致股市大起大落,因为基金过于的盲目扩张,信用无限膨胀,将有可能带给证券市场的是一个漫长的“期货式”风险,而且在没有可供基金套期保值和增值的产品时,用大量的资金去进入股市炒作,赢取高额利润是他们的必然手段。但对于一个代表着上千亿资金规模的基金群体来说,它的群进群出会带给证券市场巨大的波动和灾难。到现在,基金公司各个压力重重,高处不胜寒,其囚徒困境不言而喻。
目前基金公司遭遇如此困境除了自身运作不当外,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的变化是主要的因素。因为支持银行设立基金公司,允许保险资金直接入市,在扩大机构投资者队伍的同时对原有的基金公司产生了一定冲击。银行为了自己设立基金,从而拒绝了其他基金管理公司的发售,于是纯粹的基金在销售环节就遭遇到了巨大的断层,所以新基金发售成为目前最大的难题。另外,在目前的基金公司股份构成中,保险资金占有相当的成份,而保险资金可以直接入市的消息,使得保险资金收回资金成为必然,于是出现基金重仓股资金链等诸多问题。
因此及时改变这一现状已迫在眉睫。
( 责任编辑:xiaoboh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