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日前,商务部公布了2005年上半年600种主要商品供求分析报告。该报告显示,绝大多数商品特别是消费品基本延续2004年下半年市场的供求局面,供过于求商品继续减少,供求平衡商品小幅上升。这意味着商品价格尤其是消费品价格在短期内难以上涨。但问题是石油、铁矿石及其他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经营成本上升的负面影响如何消化?这是中国企业未来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数据显示,在600种主要商品中,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161种(占26.8%),与2004年下半年相比增加了1.3个百分点;供过于求的商品439种,占73.2%,与2004年下半年相比减少了1.3个百分点,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还有一组数据表明,507种工业品中,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86种(占17.0%),与2004年下半年相比增加了1.4个百分点,供过于求的商品421种(占83.0%),与2004年下半年相比减少了1.4个百分点;82种农副土特产品中,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63种(占76.8%),供过于求的商品29种(占23.2%)。由此可见,目前供过于求的商品尤其是工业品仍占很大比重,因而目前中国企业对商品的定价能力将继续削弱,石油、铁矿石及其他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在短期内也难以渗透到消费品领域内。
那么,企业如何消化因石油、铁矿石及其他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经营成本上升压力呢?一种可行的办法是增加资本投入,即引进更为先进的生产技术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此来化解成本上升对商品售价提高的压力。如果采用这一办法的话,就预示着需要增加资本要素的投入,即增加投资。因而,当石油、铁矿石及其他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无法传递到消费品领域时,企业谋求化解因石油、铁矿石及其他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有可能会选择增加投资,而这又是与国家宏观调控目标相违背的。
如果这一条路无法走通,在目前价格传导受阻的情况下,许多企业将既无法消化来自石油、铁矿石及其他原材料价格上涨对经营成本上升的压力,又很难将成本上涨的压力转嫁给最终消费者,这又可能导致出现企业面临经营困难甚至破产的不利局面。
所以,目前商品价格上涨压力在中国特殊的经济结构中被逐渐消化了,但这种压力却转到了企业身上,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中国的企业不得不靠自己来化解这一压力。这就是目前中国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困境。
( 责任编辑:胡立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