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丁明豪/文
得知沈阳市的国企老总需要持证上岗,没“证”就要下岗的消息,很是诧异:是什么样的一张证书,居然能够决定国企老总的命运?难道老总们的能力和水平是一纸证书就能够考出来的吗?
而当我了解了这张证书所包涵的内容时,它的分量立刻在我的心里变得沉甸甸的。因为它包含了对企业经营者品德、知识、经验、业绩、能力和潜力等等所有基本素质的信息,其重点放在了对经营管理者的业绩考核和能力测评上,这种考试和认证在本质上讲相当于把企业当成了一个现实的考场,考的不是花拳绣腿,而是真功夫和真本事。
客观上,我们的企业和社会还是需要有一张“证书”来衡量人才价值。大家对于文凭和职称的诟病,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承载信息的“失真”,不能起到标识“证书”拥有者经营管理企业水平的作用。而无论是企业选才纳贤,还是经理人的择枝而栖,都需要有一个对经理人本领和综合素质的评价认定。如果企业的每一次招聘、人才的每一次流动都要进行一次高质量的考核,那么无论是对出资人还是对经理人乃至社会,其成本都是巨大而难以承受的。已经退潮的文凭热、职称热和MBA热,是在当时条件下企业降低选聘成本的现实选择。
从单一把文凭当做衡量经理人的硬件,到全方位考量其综合素质,不仅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才标准提高的表现,从深层次上更是意味着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任用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在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考核方面,存在着考核主体和考核体系的双重错位,这是产生企业经营管理者官本位思想的根源,同时也导致了伪职业经理人(指不具备相应素质和能力,却在企业领导岗位上工作的人)的产生。部分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经营不善,这与传统的组织“相马”式的国企领导人任用方式不无关系。而沈阳市的实践通过采用被市场和出资人广泛认可的标准选人用人,从过程上使国企经营管理者的任用更加科学、规范,更和国际规则兼容。
科学的、市场化的企业领导人任用和考核方式,可以使经理人从“看领导脸色到看到市场脸色”,促进经理人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转变,增强经理人对出资人负责的意识,引导其形成科学的业绩观。而通过市场化的任用方式,可以实现对经理人这种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更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本的效用,提升经理人的个体和群体价值。
逐步实现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市场化配置,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中国企业整体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沈阳在这方面无疑是迈出了最果敢、最坚实的一步。应该说国企老总持证上岗的方法和过程中无疑还有许多需要探讨和完善的地方,但这毕竟代表了一种方向。
( 责任编辑:谢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