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接连发生的银行大案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庞大而神秘的金融系统对于普通人而言恍若迷宫,一桩桩银行大案背后似乎充满玄机,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却感到,“造就”某些大案的原因并不复杂。日前,记者采访了东城检察院副检察长杨淑雅。
■疯狂揽储是犯罪起点
据记者了解,许多银行资金被骗,其中有一条路线图是:揽储→内外勾结→制假凭证→挪用(或诈骗)资金。最近几起银行巨额资金流失就是在这样的犯罪线路图中蒸发的,此前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存款7000万元被骗,就是通过揽储,再勾结银行员工而骗走的。
揽储是目前各商业银行十分普遍的现象,银行只有存款多了,才会有更多的钱贷出去,才会有存贷差,才会有银行利润。这是银行经营最为传统的模式,金融大盗为银行拉来了巨额存款,但他们也是有条件的,必须让银行内部人员“反哺”,替他们“通关”或者提供资金等。这样,在银行管理存在漏洞的情况下,揽储为金融大盗提供了介入机会。
■自检制度没“落实”
通过严格的内部监控体系,很多案件都是可以及时发现或避免的。据记者了解,每个银行都有定期自检系统,问题在于能否落实。已经建立的制度不能落实,是比制度本身缺失更为严重的问题。而不能落实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内部监控人员往往是有职无责,即使在检查中没有及时发现问题,也不用因失职承担任何责任。
■单线联系隐伏危机
关某作为某银行负责企业存款转款的职员,他曾经拥有过的最高职务只是一名科长。他所负责的十几家存款企业,可以把空白并盖章的转账支票交给他,并由他独自一人负责资金的转移。于是,若干家企业就把业务交给他“全程代理”了。关某利用假的签章、文件,开设了新的账户将大额资金转账。
曾经主办此案的东城区检察院副监察长杨淑雅认为,银行中的普通职员,尽管职位不高,但可以直接接触资金和账户,因此,实际权力很大。银行内部在管理制度和运作方式上如果监督不到位,某些人作案往往十分便利。
如果关某以存款企业的名义另立账户,或当企业的存款发生大额转账时,银行方面能打个电话向企业核实,这样的案件或许就能避免。但一位在国有大型房地产公司工作多年的财务人员告诉记者,他们从没接到过这样的电话。这样,企业与银行员工单线联系
■透明贷款防风险
假文件、假合同、假印章,在缺乏集体监督和透明度的条件下,这些并不新鲜的犯罪手法屡试不爽。针对这些问题,银行的制度也在不断完善之中。据了解,银行的贷款审批过程,已从过去业务员上报,行长签字的模式,转变为由评估委员会集体审定。东城区检察院副检察长杨淑雅认为,新刑法规定,有关人员一旦造成巨额不良贷款,刑事责任在所难免。这样?熏就促使银行的内部管理制度更完善、更透明。
( 责任编辑:张雪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