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最近,世界各大经济体纷纷公布了2004年的经济数据,全球经济在过去的一年里取得了喜人的增长。但各权威预测机构纷纷断言:这种增长速度难以保持,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种种不利因素拖住了全球经济增长的脚步。
全球经济呈现三大特点
世界经济在2000年增长4.7%以后,2001年跌入谷底,仅增长1.2%。2002年开始复苏,增长1.7%,2003年增长2.8%,2004年增长4%,进入复苏的高峰期。从各种指标来看,2004年,美国、日本、欧盟三大经济体表现不俗,分别增长3.7%、2.9%和2.3%。2004年的繁荣为世界经济持续增长奠定了稳固基础,并表现出三个显著特点。
第一,迅速回升的全球贸易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
2004年是全球贸易增长最快的一年,2001年仅增0.3%,2002年增长2.5%,2003年增长4.5%,2004年增长9%。贸易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国内需求旺盛,日本和中国外贸增长迅速,以及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复苏。
2004年,美国出口贸易额11461.37亿美元,同比增长12.31%,进口17638.63亿美元,增长16.27%。日本与其他亚洲国家的贸易已占到日本对外贸易的45%,中国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2003年中日贸易额为1335亿美元,2004年达1700亿美元。欧洲地区2004年的贸易也十分活跃,仅上半年,欧元区对外出口同比增长8%,区内贸易增长6%。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外贸更是大幅增长,进出口增速大多在10%,有些还超过20%。
第二,外国直接投资(FDI)的复苏为各国经济注入活力。
全球FDI从2000年的14000亿美元高点逐年跌至2003年的5600亿美元,其中2001年下跌41%,2002年下跌17%,2003年下跌18%,主要原因在于各国经济不景气和投资安全系数下降。
这种状况在2004年出现转机,恢复性增长至7000多亿美元,并且出现两大变化:一是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成为资本输出国,二是FDI领域转向服务业。FDI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一直是各国追求的目标。围绕争夺这种国际资金而展开的竞争日趋激烈,许多国家都在投资的“安全性、获利性、变现性”方面努力。
第三,以自由贸易区形式推进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为世界经济创造了发展的良好条件。
2004年5月1日,欧盟成员国从15个增加到25个,欧盟对外贸易占到世界贸易总额的20%,其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1/4。拉美地区也在美国主导下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预计今年内可完成谈判,正式建成这个包含34个美洲国家、拥有8亿人口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于2004年1月1日正式启动,这个拥有20亿人口的更大自由贸易区有望在2010年全面建成。
世界三大自由贸易区展示了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模式,区域内贸易已占全球贸易总额的50%。
三大因素制约经济增长
在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存在着种种不利因素和不确定性因素。受这些负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世界经济未来的增长步伐将会放慢下来,预计今年的增速为3.2%。
第一,居高不下的国际油价威胁世界经济。
2004年国际油价一路走高,2005年国际油价依然会在高位运行。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算,油价每上涨5美元,将会拉下全球经济0.3个百分点。
高油价给消费者带来重大影响,家庭能源支出额外增加,家庭不得不减少其他开支。高油价使企业成本上升,利润下降,尤其是航空、航运、汽车行业日子难过。受打击最大的是那些新兴工业化国家,他们接纳了从发达国家转移过来的大量制造业,导致对石油的需求猛增。在居高不下的油价面前,通货膨胀压力也明显增大,使世界经济潜伏着巨大的滞胀危险。
第二,“美国问题”让世界经济面临风险。
作为世界经济火车头的美国,经济面临三大难题:财政与贸易双高赤字、美元疲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2004年美国双赤字问题空前恶化,财政赤字高达4130亿美元,贸易赤字高达6000亿美元。高额财政赤字导致美国储蓄大幅下降,并引起利率上升和投资下降,极不利于美国经济长期发展。高额财政赤字还使得美国外债债台高筑,让这个火车头越来越多地依靠从其他国家借来的资金来推动。高额贸易赤字导致美元疲软,美元贬值虽减轻了美国的债务负担,但使他国的美元债券受到损失。高额贸易赤字还导致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其他国家对美出口面临更多困难。
美国经济政策的任何变化都对世界有着重大影响,双高赤字使美国经济政策风险积聚,给世界经济增长蒙上了厚厚的阴影。
第三,发展的不平衡制约着全球经济增长。
国际贸易对世界经济增长有很强的拉动作用,但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发展不平衡,存在着两大矛盾:贸易逆差国美国与贸易顺差国德、日之间的矛盾;发达国家与出口强劲的新兴市场国家之间的矛盾。
这些矛盾导致贸易摩擦不断出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拖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后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这种不平衡局面的扩大增加了世界经济未来更大幅度减速的风险。
世界经济中的“中国因素”越来越重要
美国的进口刺激了全球制造业,中国的需求则推动原料价格上升,令非洲和拉美出口业受益。中国与世界经济共同成长、共同繁荣的互动关系更加紧密。
2004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达1.1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位。中国对全球贸易增长的贡献也达到11.3%,居世界首位。中国经济的良好运行及进口的大幅增长为许多国家的企业创造了商机,为世界增加了众多就业机会,进而拉动全球经济增长。
去年国际社会对世界经济风险的分析曾经有“中国经济因素”之说,即中国经济过热可能导致硬着陆,进而对世界经济增长产生重大影响。其实,这件事情本身已经说明了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地位。事实上,中国政府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让国际社会充分相信2005年的中国经济将实现软着陆,这表明中国的经济政策对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在1月底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与会者普遍认为,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接替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一个新极点”。
( 责任编辑:沈亚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