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专家认为,过多的自有住房在增加了个人财富的同时,降低了流动性
社科院出版《2005房地产蓝皮书》———
2005年,房地产信贷增速将进一步放缓,并有可能再次加息;
被动需求有望下降,二手房市场将持续升温;
供求关系偏紧的局面很难改变,房价增幅将趋缓……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日出版《2005房地产蓝皮书: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NO.2》,报告分别对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中心城市的房地产业进行了分析和展望,并对2005年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得出上述结论。
■今年房价增幅将趋缓
报告分析认为,在当前房地产市场以首次购房需求和改善型需求为主的背景下,住房需求呈现很强刚性,一般性上调利率措施对需求量影响不大,今年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将持续旺盛。2005年,在国家控制投资规模、紧缩“地根”、“银根”的调控政策不可能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房地产市场供给增幅仍将呈下降趋势,因此供求偏紧局面很难改变;不过,由于政策变动对市场预期(供给减少)的影响随着时间减弱、市场经济自身的价格调整,特别是政府将采取措施抑制房价过快增长等因素,报告预计房价增幅将趋缓。
在2004年停止拆迁、集中解决拆迁遗留问题的基础上,可以期望2005年的拆迁工作将慎重进行,拆迁导致的被动需求将有较大幅度下降。随着一系列二手房交易管理政策的完善和实施、已购公房的大量上市,房源将继续放量,梯度消费格局逐步形成,市场活力增强。
报告指出,近年来房地产市场概念炒作标新立异,浮躁色彩浓厚,顺应了高收入阶层追求文化品位和时尚的需求。随着高收入阶层对住房需求的满足,市场重心将转向中低收入者,购房者将更重视住房的原有本质,以概念吸引购房者的策略将逐渐失去光彩,品牌竞争将回归理性。土地市场阳光化,地产企业将走向平等竞争,质量、品牌、资本的竞争将成为地产企业的竞争基础,在竞争中土地资源将更有效地配置到实力强的企业,导致企业的洗牌重组持续进行。
■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之间存在夹心层
针对北京市住房市场发展及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北京市建设委员会住宅发展与保障处处长程建华建议:逐步扩大廉租住房的覆盖面,并将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整合到住房保障体系中来。
程建华在近日出版的《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中表示,在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之间存在夹心层,这部分人既不符合廉租条件,又无力购买经济适用房。因此需要加大财政支付力度,扩大廉租覆盖面,在原低保、优抚家庭的基础上,先将危改拆迁、文保区外迁及市政府重点工程拆迁中的国企困难的老职工、无房的返城知青、低收入重残、长期失业的原国企职工等纳入廉租住房对象。
廉租部门按廉租住房申请、核查、公告、登记的程序对符合条件的对象实行租金补贴或租金补贴还贷政策。筹集二手房,对困难国企中市级以上劳模和低保重残人员实行实物配租。在扩大廉租面,调整经济适用房供应面的基础上,将二者整合,建立统一的住房保障体系。
■9大因素促使2004年房价攀升
对于中国房地产市场来说,2004年是极不平静的一年。国家出台宏观调控政策的频率之高、调控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以“管严土地”、“看紧信贷”为主的宏观调控措施,紧紧扼住了房地产开发的两大命脉———土地和资金。房地产业及房地产市场呈现出不同以往的鲜明特点,包括投资增速放缓、信贷比重降低、土地开发面积减少、拆迁规模受到限制,等等。
而在房地产销售市场上,2004年,商品房销售量继续大幅度增长,达到了38231万平方米,比2003年增加4514万平方米,为住房商品化以来的最高值。与此同时,2004年全国商品房房价大幅攀升,达到2714元/平方米,比2003年增长355元,远远高于1998至2003年平均售价的增长(59元)。
报告认为,2004年房价上扬,是各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1.土地价格上涨;2.建筑材料价格上涨;3.新建住宅品质提升;4.中低价位商品房供应量下降;5.投资和投机性购房拉动;6.国家对房地产开发的“地根”、“银根”紧缩;7.房地产市场中存在的特定形式的垄断;8.新兴产业的较高利润。此外,应当承认,2004年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总体上抑制了商品房供应量的增加,事实上起到了推动价格增长的作用。但是,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是要抑制房地产投资过快增长而非降低房价,不能以房价走势作为判定调控成效的标准。房价的升高使苦于房价高涨的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居民失望,但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主要靠住房社会保障体系,而不是产业的宏观调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