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几乎与两会闭幕同时,刚刚感受到些许暖意的沪深两市遭遇寒流突袭。从3月15日到3月18日,两市A、B股同时暴跌。其中,上证指数下跌41.74点,跌幅达到3.29%,3月18日1227.4点的收盘数字与1200点的整数大关只有咫尺之遥。推动市场的利好消息尚余音缭绕,市场却已经显出颓势。
在长达4年的熊市里,中国股市始终表现出一种说不清看不透的状态。面对各方的呼吁或指责,政府的真实意图被掩盖在了股权分置的缺陷下,有关部门出台的政策往往难以对市场形成实质性推动。
正因如此,两会期间,在被问及今年能否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转折之年时,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的回答颇耐人寻味:“只要大家形成共识,就是转折之年。”
场外处置已成定局
“解决股权分置是破解股市困局的关键。”当这个问题经过多年纠缠终于在证监会、券商和投资者之间取得一致时,出现了一个握有巨量上市大国企国有股的国家新机构--国资委。尤其是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手持十六大提出的"坚持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尚方宝剑,将一个曾经被轻视的部门带领成为中国政府权位最重的部门之一。
事实上,国资委对股权分置问题的观点早有定论。2003年11月11日,各大证券报均在头版报道了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有关国有股流通的讲话。李荣融在讲话中明确了三点:国有股转让审批权限在国资委;国资委现在当务之急是搞好国有企业,使国有企业有一个比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国有股并不急于减持……身怀"保值增值"和"做大做强"两大任务的国资委,选择了一个与市场投资者不同的立场。
相比较,作为资本市场监管者的证监会表现的却是“言行不一”。在证监会内部一些官员多次呼吁"2004年是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最佳时机未果的情况下,中国证监会规划委主任李青原在2005年1月15日第九届中国资本论坛上语气坚定地表示,“今年要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如果快的话,上半年就要解决”。
但实际上,证监会和有关部委为落实"国九条"成立的6个专题小组之一--股权分置小组成立至今没有任何的进展和突破。在今年初召开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甚至没有被列入到证监会今年重点要抓好的10件工作中。实际上完全排除了全流通试点方案即将推出的可能性。
必须注意的是,对于未纳入国资委重组范围的国有企业的股权转让,国资委也已经有了清晰的思路。尽管在1月中旬,在市场的强烈抵制下证监会口头叫停了刚刚在1月1日开始施行的《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股份转让业务办理规则》,但在1月13日的全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李荣融依然把建立国资委主管的产权交易市场列为2005年工作重点之一。也就是说,国资委依然坚持场外转让的原则。
先纠市后救市
相对国资委的强势,中国股市的直接领导部门--中国证监会扮演的角色耐人寻味。2003年初尚福林履新之时,曾有媒体评价他"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务实派","处在极端浮躁中的中国证券市场需要这样的掌舵人来平抑大家的情绪"。据证监会内部人士透露,自从加入证监会以来,尚福林对证监会的具体工作及两个交易所的运营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其前任主席周小川则往往专注于制定宏观目标,而把具体工作交给其他人。
必须承认,2004年的股市政策无论在出台背景还是在制度创新上,均为历史所罕见。统计显示,2004年累计出台有关部门资本市场的政策达到60多项,涵盖了发展机构投资者、证券发行制度、市场监管、上市公司治理、交易制度、对外开放等事关资本市场运行的诸多关键环节。尤为重要的是,随着《关于加强社会公众股股东权益保护的若干规定》和投资者保护基金设立方案的推出,对中小投资者权益的保护正在从口号变为现实。
2004年的另一重大事件是股市的风险开始集中释放。除了大量问题公司的落马,管理层一方面在对问题券商严厉查处,另一方面也在酝酿扶植政策。从创新试点到央行发布券商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从证监会修改券商债券管理办法、允许开展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到股票质押贷款办法获准施行等,这些政策无疑为优质券商在2005年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然而,在市场矛头直指股权分置的形势下,上述政策对一个新兴加转轨市场的重大意义往往被投资者所忽略。
从经济学理论讲,过分强调为企业融资,或过分强调为投资者提供赚钱机会,都不是一个健康的市场。政府通过制度建设使市场真正规范之后。中国上市公司的业绩成长最终会反映在股价的成长上,从而形成一个真正的大牛市,而不是另一个大泡沫。
这恰恰也是前任主席周小川在证监会任期工作思路的延续。被视为"中国最有能力的技术官僚"的周小川2000年接掌证监会的时候,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市场的问题交给市场去解决。在其任期里掀起的监管风暴至今备受争议。目前,在中国金融改革中重权在握的周小川,对中国资本市场今后的走向,仍坚持"规范化、法制化、国际化、市场化"的指导思想。
担任过证监会副主席的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高西庆曾经对记者感慨过走技术改革道路的无奈,但他坚信近年来证监会所做的工作将对未来的股市影响巨大,"在无法触及最核心的东西的时候,先在目前的大背景下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一旦时机成熟,大背景发生改变,股市就能走上一条规范的道路"。
转折年?
2004年,中国上海和深圳的股市是全世界表现最差的两个股市,分别下跌了15%和16%。推动股市第一张多米诺骨牌的是始于该年4月的国家宏观调控。
“中央将视线转向证券业是因为证券业的风险很可能蔓延到银行业,影响银行业改革大计。”宏新资讯指出,“德隆崩盘与一批券商出事令中央意识到,证券业事实上已经病入膏肓,再不医治怕是要一命呜呼。一旦证券业崩溃,金融动荡将迅速波及银行业。到那时,不但银行业改革前功尽弃,社会稳定也是个极大的问题。” 尤其是,随着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178家重点国企股份制改造的进行,上市步伐的加快,一个稳定向上的股市已经成了改革的当务之急。为此,管理层积极放宽资金入市限制,支持股市发展。
资金规模庞大的银行基金、保险资金、企业年金相继在政策上获得突破。随着中国人寿、中国再保集团、泰康人寿、华泰财险等8家保险公司在短短三天内将保险资金直接下单国内股市的“一致性'行动的展开,保险资金入市已经从幕后走上前台。可以想象,未来的中国股市,管理层必须和投资者风雨同舟。从这种意义上说,股市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转折时期。
消息灵通人士透露,中国国务院计划在两会后颁布由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保监会及证监会、社保基金等中央部委共同拟定的落实"国九条"一揽子方案。
可以预料,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股市所有的重大政策都将是利好的,问题的关键只是如何落实。在现阶段,所有投资者还要依靠看得见的手把中国股市引入到由看不见的手调控的自由王国。
( 责任编辑:沈亚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