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一条统计信息:2004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实现生产总值28775亿元(占全国GDP中约21.07%比重,人均GDP(按户籍人口计算)达到35147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为4247美元,突破4000美元大关,从而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水平。这表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已率先实现了中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即人均GDP3000美元)。
在这令人惊喜的经济现象背后,我们还是发现了一个问题:人均GDP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差距巨大。统计信息显示,2004年长三角地区16城市人均GDP的最高增速达到了17.5%,最低增速也达到了12%以上。与此相比,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收入均值达到13481元(同比增长13.7%)。这一数值比较似乎还难以看出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如果以排名居前的上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例进行比较发现,2004年上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683元,按先行汇率折算约为2000美元,人均GDP为55306元,可折算为约6680美元,两者之间的差距约为3.3倍。由此可见,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远低于经济增长,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难以感受到经济增长对提高生活质量有什么突出影响。
事实上,支撑这一判断的另一个理由还在于:如果对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性支出之间进行比较也可发现,我们还是以上海市为例,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683元,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2631元(14.4%),消费性支出要占到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的75.71%,居民的大部分收入都用于消费性支出了。其中,该地区房地产价格快速上升,以及一些生活成本上升(如煤电油等),实际上是增加了他们的生活成本。因此,从这个角度分析,尽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在增加,但对于改善或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并没有产生什么显著作用,这部分生活成本的快速增加部分地抵消了他们的可支配收入增长。
当居民大部分可支配收入都用于消费性支出时,另一部分收入(约占25%)要应付教育、医疗、养老及其他方面的应急需求,难以再继续投入到消费性支出中。这表明,在目前情况下,要想扩大居民的消费支出是非常困难的。如果长江三角洲地区尚且如此,可以想象在全国范围内扩大消费更是一件困难重重的事情。
透过这一统计信息,我们也可以认识到一点,我们不能单单看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GDP已突破4000美元这一数据,误以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已真正达到了中等收入国家水平,还要看到目前该地区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2000美元左右这一事实,这两者之间所存在的巨大差距,突出地反映了目前中国以工业生产来拉动GDP增长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使得经济快速增长难以转化为居民的实际收入增长,这也是为何我们感受不到经济增长给我们带来好处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让老百姓享受到经济增长成果,看来依然是我们面临的一大突出问题。
( 责任编辑:沈亚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