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这一两年来,关于股权分置问题,市场分为截然相反的两种观点,一是“破题”论,几成市场的主流,上有证监会监管部主任,证监会规划委主任,乃至证监会主席一再发话,下有诸多市场人士每文必呼吁。二是“搁置”论,但处非主流状态,本人是主要代表人物,并危言耸听地指出,别说是以向流通股东10配10的方案搞试点,哪怕是10送10,结果也只能是两个字:崩盘。
市场为什么欢迎“搁置”论呢?
第一,“搁置论”是辩证法的一种大智慧。当解决尖锐矛盾的条件和时机不成熟时,与其用激进的手段强行解决,不如用缓和的方法暂且搁置,并逐步创造条件,待时机成熟时一举解决。例如,在两岸关系问题上,1992年汪辜会谈达成的“九二共识”,也是一种搁置论,即搁置一个中国的内涵争论,由双方各自表述,也被世人传为美谈。为什么从2001年以来争论不休四年的股权分置问题就不能“搁置”呢?
第二,对股权分置“破题”的关键———要不要补偿问题,管理层各方至今达不成共识。一方面,从中国证券市场诞生之日起管理层就承诺非流通股不能流通,故国有股以1元折1股。而流通股东则以几元、十几元乃至几十元买1股,并且以高价配股、增发。现在想改变十几年的游戏规则,让非流通股能流通,政府必须承担政策和法律责任,投资者理应得到补偿,但政府至今没有明确表态。另一方面,若拿出国有股对流通股东进行补偿,又涉及国有股的归属问题,是归股民,还是归人民;是归城市人民,还是包括农民;是归现职职工,还是包括离退休职工?实在无法界定清楚。既然补偿问题不落实,市场人士一再呼吁“破题”,岂非一厢情愿、扰乱人心?
第三,关于“如何补偿”问题,经济学界、理论界提出的所有方案均不是兴市,而是毁市。先是去年9月5日尚福林主席在国资委作报告时,曾提出国有股以比净资产略高的价格向流通股东10配10,以换取流通股,实现双赢。且不说国资委未能同意,即使同意,也是一个糟透的方案。因为在熊市中抽取6000亿资金去配售国有股,大盘必暴跌,市价将大面积跌破净资产,结果必然是“双输”。随后,又有人提出“送股式补偿”,自下而上搞“破题”试点,或先从民营上市公司中搞“破题”试点,却忘了,哪怕是以10送5,甚至是10送10换取全流通,会给整个市场由现1个股市变成3个股市的大扩容预期,引发抛盘无数。再说,就算民企上市公司以补偿式送股方式试点,也未必能推广到国企上市公司;而试点上市公司除权后股价大幅下跌,反而作为参照系,不可避免地将所有股票的价格往下拖,导致崩盘。靠试错毁市后再救市,这个代价实在太大了。
第四,“破题”论的优越性和迫切性并不明显。主张破题的主要理由是为了解决国有股“一股独大”。其实,中国上市公司和股市的主要问题不在于一股独大,而在于法人治理结构和监管制度的缺陷,以及政策失误、供求失衡。从目前市场中一些三无概念股看,尽管股权全流通,但丝毫看不出比股权分置优越,相反,业绩更差,管理更乱,甚至出现股东大会抢投票箱、打架的情况。目前市场当务之急是增加资金需求,减少股票供给,给市场休养生息的机会,恢复投资者信心,尽早终结熊市。而“破题”论无疑会给危机重重的股市增加扩容压力,雪上加霜,哪怕试点也是这个效应。
第五,“搁置”论体现了政策的连续性,有利于维护政府的诚信。对中国股市诞生之日起就股权分置这个重大的游戏规则,在没有落实充分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措施之前,若轻易改变,就像不疏散黄河下游的群众就匆忙决堤泄洪那样地残忍。关于这个问题,上届政府国务院在2001年10月22日正式宣布“国有股暂不减持”,2001年6月24日,再次庄严宣布:“停止在二级市场减持国有股,今后不再出台任何减持国有股的方案。”政府的两次表态均引发井喷行情。在找不到“特别保护公众投资者利益”的方案之前,是没有理由“破题”的,因为这事关政府的诚信。
第六,“搁置”论可明确市场的预期,尽早终结熊市。无论是政治社会,还是经济社会,稳定人心最重要的手段是给人们一个明确的预期。例如,正是因为邓小平于1983年中共十四大上宣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遂有中国改革开放25年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又如,1997年香港回归前,正是由于中国政府郑重宣布:“香港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遂有今日香港的繁荣。而目前中国股市太需要“非流通股30年不流通”这样的郑重宣布,再辅之以供求平衡的措施,那么,结束四年熊市,恢复牛市则有望矣!
( 责任编辑:张雪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