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制度性转折之年”特征明显——多家机构人士谈市场利好传言
从上周五到本周,市场几度被“利好”冲击着、诱惑着,“愚人节的玩笑”刚被嗤为“画饼充饥”,新的利好蛋糕又被和盘托出,从“一系列利好”到“两大利好”再到“五大利好”,传言如此顽固地挥之不去,在近年还很少有过,而伴随传言的一次次流传,大盘出现反复携量反弹,则明显有规模资金集中入场。
“利好”真的已“箭在弦上”,还是又一场痴人说梦?传言的可信度究竟有多高,会对市场产生何种影响?会不会重复“国九条”、“温总理讲话”的老路?为此,我们对部分机构进行了采访。
银河证券研究中心主任 陈东:政策利好促使市场从量变向质变转化
对上述的传言,不一定要追究其真假,其实盘面已反映了一切,市场的“风向标”正在悄然转变。管理层已经推出和即将推出的各种政策措施,正逐步发挥出正面效应,市场也开始有所转暖,笔者认为,各种利好措施,正逐步促使市场从量变向质变转化,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1、机构投资者队伍日渐壮大,并日益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 在政策的强有力推动下,机构投资者进入资本市场的力度不断加大,包括银行基金公司即将起航,近日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成为首批直接投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试点银行。企业年金入市在即,QFII投资额度有望大幅增长。社保基金入市比例正日趋扩大,保险资金入市也迈开实质性的步伐,且规模在不断增大,这些以稳健著称的机构,在大盘创出六年新低之后,正超越市场的悲观情绪加紧入市布局,可谓意味深长。 2、投资者资金结构的变化,推动市场由“融资市”变成“投资市”。 银行系基金、保险资金、社保基金入市,其意义不仅仅在于为市场带来多少的增量资金,更重要的是带来的一种示范效应,这些基金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是“国”字号,可谓国家的嫡系部队,管理层推动这些国字号的基金入市,一方面表明市场的投资价值所在,另一方面应该是希望这些资金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有续进场。这些强势的机构投资者入市,也将逐步改变原来的散户投资者的弱势地位,若融资者再肆意损害流通股的利益,等于也损害了这些机构投资者的利益,机构投资者的“维权”将更有力度,届时“保护投资者利益”才有可能逐步落到实处。
3、规范性措施不断出台,“制度性转折之年”特征明显。 投资者往往感到迷惑,市场跌了这么久,管理层似乎无动于衷,并无特别明显的救市举措。其实,这跟管理层的救市思维的转变有关,以往股市一跌,就急急忙忙推出应急性的救市办法,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措施很难改变市场的趋势,也无非是延缓了价值回归的时间。从管理层这一两年推出的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看,管理层已侧重于市场的制度性建设,目标是为证券市场的长远发展奠定制度基础,这些举措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必将促使市场从由量变向质变转变。
国泰君安 于洋:证券市场处于重要转折关头
1、年内将出台各方都能接受的解决股权分置的政策
对于股市政策传闻的可信度研判主要依据就是现时的市场状况。从目前的市场状况看,按照近期中国证券业协会副会长黄湘平的说法:“目前证券市场和证券业的发展处在非常重要的转折时期”。回顾年初以来两市大盘走势,两市大盘在两会结束后失去了上涨和维持横盘的动力,1300点之上再次成为多头陷阱,热情期盼两会行情并积极建仓的资金大部分被短线套牢,市场的终极承受能力面临严峻挑战,为遏制证券市场改革成本加速上升这样一个现实,管理层年内有可能以“国九条”为基本大原则,出台各方都能接受的解决股权分置的政策,这也是决定证券市场能否健康发展的实质性政策。
如果管理层能够在尊重证券市场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出台解决股权分置的政策,当然会对证券市场的长期走好产生深刻影响。按照韩志国的说法:“目前深沪股市现在已经处在从行政化向市场化转变的临界点上,而且市场对股权分置最主要障碍的认识越来越深化。重大转折的到来需要政策的爆发力、市场的想象空间和题材的扩散效应。如果问题解决得理想,熊市就可能在深刻的制度创新中结束“。客观的说,高层支持证券市场并陆续出台利好的趋势是确定的,但具体方案的制定及落实还需要各方市场参与者的激烈博弈,而且证券市场在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管理层的政策取向,近期提升证券市场地位的消息是银行系统的混业化趋势,目前国务院已经批准工行、建行和交行确定为首批直接投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试点银行。
2、发行央行票据“注资”券商有较强的可信度
发行央行票据“注资”券商和其他关于券商的利好都有较强的可信度,近年来,证券市场长期低迷以及制度变革日益加速已使证券公司的生存空间大为压缩、生存环境急剧恶化。特别是2002年实施佣金市场化政策以来,伴随着证券市场的快速下跌,证券公司赖以生存的经纪业务规模不断萎缩、盈利能力大幅下滑,客户保证金平均余额已由最高时的5000亿元降低到目前的不足2000亿元,佣金水平也由3.5‰左右急剧下滑到2‰以内;证券公司的其他业务如自营、资产管理等业务也亏损严重。同时,受制于证券市场及政策环境的限制,作为国外投资银行重要收入来源的做市、融资融券等业务都还不能开展。近期证监会加大了对证券公司的扶持力度,先后允许证券公司发行债券和短期融资券、并鼓励优质证券公司开展集合资产管理等创新业务,具体如证监会已认可部分证券公司有发行短期融资券的资格,其中数家证券公司已向央行提交发行申请,央行正在积极审理。而央行将对短期融资券的规模实行余额管理,待偿还短期融资券余额不超过净资本的60%.。同时按照央行的思路,坚持采用市场化方式解决融资问题,在加强制度化的监管合作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融资政策,制定相应的业务准入条件,通过引入标准化、市场化的货币市场产品,逐步满足证券公司合理的短期融资需求。
应该看到,由于受惠的证券公司毕竟还是少数,整体而言,证券公司融资渠道狭窄、盈利模式单一的现状尚未根本改观。因此未来一定会出台更多的利好政策为券商的发展拓展更广阔的空间。但就目前情况看,由于券商的诸多问题积重难返,在“标本兼治、远近结合、内外并重”监管思路下,管理层对券商的监管政策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监管重心已由处理个案问题转变到革新体制弊端上来,由对券商一视同仁转变到分类监管、扶优限劣上来。因此,尽管后续扶持措施将陆续推出,但受惠的证券公司也将是少数,券商分化趋势加剧。因此现有的挽救券商的各项措施对市场的影响在一定时段内还是有限的。
中信证券(600030)(相关,行情,个股论坛) 刘浩波:必须要有一个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近期市场不断有关于管理层拟出台政策注资挽救券商和进行全流通试点的利好传闻。4月1日投资者因为预期周末有利好政策出台,害怕踏空而纷纷入市,沪深股市放量大涨。其后两个交易日利好没有兑现,股指出现幅度较大的调整。而在4月6日和7日,两市股指再度出现明显涨幅,相关传闻再度流行起来。
注资挽救券商和全流通试点对我国资本市场长远的健康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单就此两项政策而言,它们的出台并不能决定我国股市就此结束漫漫熊途,踏上牛市之路。
首先,我国股市的问题错综复杂,并不是仅仅解决了券商的问题就可以一劳永逸的。注资挽救券商,最多也只能起到一种完善交易中介制度,稳定投资者最起码信心的作用。我国现有超过130家券商。即使通过注资拯救和规范整顿后,所有券商都能规范经营,都有较好的风险防范能力,然而以我国资本市场的容量来看,130家的数量是远远超过了行业生态所允许的上限。为了生存,过度竞争很可能在不久的未来使得证券业全行业再度陷入恶性循环的境地。因此,除了注资填平挪用的客户保证金会对股市有一定积极作用外,挽救券商并不能改善整个行业的生态环境。而且,目前二级市场上,证券投资基金已经取代券商成为主导力量,加上从传闻消息来看,新注入的资金也不允许进入股票市场,因此,对券商注资不应该成为近期股指持续上涨的原因。
其次,由于股权分置问题牵涉面广,解决起来操作难度很大,它似乎成为了我国股市健康发展的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这使得经历了四年漫漫熊市的投资者逐渐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这个问题上面。然而,股权分置这一制度性缺陷虽然是制约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但它并不是唯一问题。我国股市的健康发展还有赖于诸如上市公司质量及其治理结构,合规资金入市渠道以及市场监管等等方面的完善和提高。因此,幻想通过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而一举解决制约我国股票市场健康发展的所有问题是不切实际的。
过去一年多来我国股票市场的表现也印证了以上观点:虽然先后有《国九条》、温家宝总理“九一三”讲话、今年“两会”讲话以及其它管理层利好股市(包括股权分置问题)的言论,股指经过短暂上冲后还是一路下跌。当前我国股市的“政策市”效应在逐渐减弱,股指正更多地依据其自身的市场规律运行。而大量绩差股票的存在和其相对应的高股价是造成综合指数不断走低的主要原因。且不说此次传闻只是涉及全流通试点,即使是对流通股东有补偿的全面全流通政策推出,它也改变不了我国股市目前存在大量绩差公司的事实,从而也无法对股指持续上涨构成有力支持。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要妥善解决制约我国股市健康发展的各种问题,必须要有一个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单靠推出一两个利好政策是起不到持续而明显的效果的。相应地,一两个利好政策的推出也不会对股指上涨构成持续有效的支持。
申银万国研究所:满足五项条件上市公司可先行试点
由于妥善解决股权分置的条件尚未成熟,因此2005年以制度化的方式全面推开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是不可能的,但不排除极个别试点的可能性。从驱动力角度,如果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始终拖而不决,证券市场的吸引力会不断下降。在直接融资需求不断上升的情况下,监管部门将面临更大的压力。从国有资产管理的角度,只要产权明晰、符合国家国有战略性退出调整方向,且定价在净资产以上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不排除原则同意的可能性。从协调机制看,只要分类表决通过的个案就是市场可以接受的方案。从估值角度,经过两年的调整,也有个别股票可能已经调整到位。
我们认为,满足以下五个条件的上市公司可以先进行试点。一是地方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积极支持国有产权退出的上市公司,产权比较明晰,在行业上也是国有资产退出不存在太大争议的领域。二是定价上不能超越每股净资产的红线,同时不能太高过于每股净资产。三是试点上市公司的每股净资产要相对较高,但每股收益较低。四是试点上市公司的市净率要较低,即股价与每股净资产的差距较小。五是必须经过分类表决通过,说明方案是流通股东能够接受的。
目前,证监会已认可部分证券公司有发行短期融资券的资格,其中数家证券公司已向央行提交发行申请,央行正在积极审理。而央行将对短期融资券的规模实行余额管理,待偿还短期融资券余额不超过净资本的60%.央行同时指出,应坚持采用市场化方式解决融资问题,在加强制度化的监管合作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融资政策,制定相应的业务准入条件,通过引入标准化、市场化的货币市场产品,逐步满足证券公司合理的短期融资需求。
深圳智多盈 余 凯:敏感时期勿谈牛市
本周大盘延续愚人节的长阳走出了较为强劲的反弹行情,周四上证指数更是在盘中触及1248点,前段时间笼罩在市场上的阴霾暂时也一扫于光,舆论也纷纷转暖,“反转”、“牛市”之声不绝而耳。然而,如果我们冷静的分析一下,就可以发现目前就此对行情下结论还为时尚早。
近期消息面利好传闻确实比较多,如近期传出的“尚五点”,平准基金将入市等,其中尽快推出解决股权分置试点工作是一大热点。不过目前许多传闻并未得到证实,有些仔细分析就站不住脚,只是目前的市场太需要利好刺激,只要一有利好传闻就奔走相告、弹冠相庆。事实上不管传闻是否真实,我们看到自去年年初出台的“国九条”,确实显示了中央政府发展资本市场的决心,而且此后也确实推出了一系列旨在增加资金供应量、降低投资成本的利好政策。然而,无论是降低印花税,还是允许保险资金入市,接踵而至的利好并没能改变什么,股指仍在不断创新低,因此对利好的市场影响不要寄予过高的期望。
再来看昨日各大证券媒体报导的有关“三家商业银行参与发起基金管理公司获批准的消息”。在此消息出台之后,周四沪深两地市场果然报以热烈的回应,两市大盘全天均走出了价升量增的强劲走势。然而,午后的冲高回落、收盘后指数日K线图上那长长的上影线,无疑又令市场做多的信心起了动摇。毕竟,现今我国的证券市场不是缺资金、而是缺制度,即所谓的“制度性缺陷”。如果制度安排得当,历史问题能够有效解决,证券市场各大要素的质量有实质性提升,那么还怕资金不会进场吗?那时候,场外资金必然会源源不断地涌入,牛市自然会眷顾我们。
利好传闻目前只听雷声不见雨点,而利空倒是实实在在。市场将面临一轮新的扩容潮,生产资料涨价对上市公司业绩的稀释也是各方所广为关注的问题。任何主力大资金都不会选择这样的敏感时刻发动行情,相信去年宏观调控对大盘的杀伤力大家都记忆犹新,宏观调控一出,大盘立刻见顶,相信任何人都不会这么快的好了伤疤忘了疼。
而值得留意的是,管理层最近的态度有些暧昧,一是对市场上的种种利好传闻并未作相关的澄清,给人以默认的感觉,由此也营造出一种“海市蜃楼”。但是,在经过以上的分析过后,投资者对目前市场上的舆论普遍看多的情况要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人为的制造多头气氛虽然短时间促使大盘上涨,但是影响毕竟是有限的,因为望梅止渴、掩耳盗铃都只会是自欺其人。行情的走势,最终还是会还原到真面目。事实上,今年2月初至3月初的那一波反弹行情,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教材。
( 责任编辑:吴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