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近日,陈逸飞的去世引起一片唏嘘声,感慨的、同情的、悲伤的大有人在。按说,享年59岁已谈不上英年早逝,主要是他走得太突然了。
陈逸飞的去世让我想起另一位画家陈丹青。之所以把他们联系到一起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经历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很有天赋敢创新的油画艺术家,都在文革中后期成名,都在上世纪80年代赴现代艺术之都纽约发展,而且取得很大成功,又都在90年代相继回国发展。然而他们之间又有很多不同,陈逸飞的油画一直充满中国元素,江南女子、长笛洞箫、水乡古桥,陈丹青则搞了很多现代派的绘画,他甚至把英国已故王妃戴安娜的照片也设计进自己的作品里。除了艺术上的不同,他们的人生道路也有很大差异,陈丹青执著于绘画,在美国是画画,回中国还是画画,而且在清华大学当了绘画博导,连写的书都叫《多余的素材》。他声称:“我不做装置,不做观念艺术,我是画写实的。”陈逸飞就不同了,他是以画画为圆点把所有跟美术有关的事业都干起来了,陈逸飞在上海拥有庞大的产业王国,他以画养商,事业足迹涉及了电影、平面设计、城市建设、服装、家居用品、模特、图书出版等十几个行业,陈逸飞打着“大视觉、大美术”的旗帜大搞眼球经济,不但获利丰厚,而且在普通老百姓中间也获得了广泛的知名度。但他也受到不少批评,比如不务正业、手伸得太长荒废了绘画等。
然而更加耐人寻味的是,就在不久前,执著于绘画的陈丹青博导打了退堂鼓,在发了一通与现在的教学体制无法沟通的牢骚后狼狈撤退,此事还引起举国对现存教育体制的又一轮猛烈抨击。而游离于绘画的陈逸飞的事业却是越来越辉煌了,光服装利润已经达到三百万美元。如果不是突然病逝,陈逸飞很可能会缔造一个真正的商业王国。不知道这样两种人生道路哪一个更成功?
也许这种比较并没有很大意义,不管怎样他们都已是中国最优秀的艺术家了。虽然陈逸飞先生去得仓促,但他为人间留下许多美的印记,也足可以告慰平生了。倒是我们普通人该在对陈先生的去世感到哀悼和惋惜的同时吸取点儿教训,多多关心自己的胃了。
( 责任编辑:沈亚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