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发布虚假广告 商家虚假促销 非法行医 外贸欺诈 出售假农资坑农害农
新华网北京4月17日电 新华社记者 王宇
面对社会经济活动中各种形式的商业欺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全国整规办、商务部等部门相关人士指出,不法分子通过虚构事实、发布虚假信息和签订虚假合同等手段,误导、欺骗企业和消费者,损害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难逃以下五大罪责。
发布虚假广告
欺诈手法:一些保健食品、药品生产厂家和医疗机构借助媒体,或通过路边发送小广告,或通过媒体以新闻报道、报告文学等形式发布广告,以消费者、患者、专家的名义和形象作证明,并在广告中把保健食品混同为药品,将药品功效夸大。
“中招”表现:由于这些广告往往借助新闻媒体发布,一些患者通常会比较信赖,几个疗程的药买回来,药到病却未除,造成经济上的损失不说,有的患者还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贻误病情。
点评: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广告司称,根据举报结果看,上当受骗者多为社会弱势群体,在遭受病痛折磨的同时,还遭遇不法分子的欺诈。工商总局将对监测、检查中发现的虚假违法广告及时调查处理。对查处的典型虚假违法广告,将通过新闻媒体予以曝光。对已涉嫌虚假广告罪的,将按照相关规定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商家虚假促销
欺诈手法:返券打折的销售方式正成为一些商场扩大营业额的主要手段。进入销售旺季时,一些商场把“买三百送两百”甚至“买一百送一百”“五折起”等返券打折广告语张贴在商场门口最显眼处,至于具体实施办法,有的只字不提,有的则用让消费者忽略的小字来说明。商场对返券施以极为严格的限制,有的只限于少数柜台和过季商品。对于打折商品,商家也都有明确的限制,有些打折商品甚至存在不法商家事先抬高价格再低折出售的现象。
“中招”表现:为了花掉返券,消费者常常花费大量时间,累得筋疲力尽,最后却还是无功而返。因为一些商场的返券并非是全场返券,为了花掉手里的返券,就得进行更多的不必要的消费,最后掉到商家的“返券陷阱”里。而对于低价打折的商品,很多都是过时、过季或实用性不强的商品,更令消费者不能忍受的是,自以为买来了低价货,但其实并没有便宜多少。
点评:全国整规办有关负责人认为,当打折和返券成为商家相互竞争、扩大销售收入的唯一方式时,就会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而且会损害消费者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透支了社会消费。商家的竞争应该集中在品牌和服务上,而不是靠打价格战胜出。
非法行医
欺诈手法:非法行医者有些是有行医资格但没有执业许可证的无证医师,有些是根本没有行医资格的假“医生”,这些“医生”或扮演成医术高超的某医院名医,或扮演成“医术祖传”的“高人”,通过介绍自家的祖传秘方,把患者“侃晕”。
“中招”表现:由于就医者多为收入低的农民或打工者,往往受其低廉价格所吸引,也有患者因为怕麻烦,图省事,不愿到正规医院就诊。最终结果是:病痛越医越痛,甚至搭上了性命。
点评:卫生部有关人士指出,2005年将继续围绕社会和群众关心的问题,重点打击无证行医行为,查处无《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及任何行医资格、擅自开展诊疗活动的行为;查处医疗机构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行医的违法行为;查处医疗机构出租、承包科室的行为;以及非法从事性病诊疗活动的行为。
外贸欺诈
欺诈手法:欺诈者通常都会以熟悉国际市场、收取更低廉费用等面目出现。此外,通常都会主动安排卖方视察公司,以国际大公司的形象和出手阔绰的招待来获得卖方的信任,信誓旦旦,诱其上钩。
“中招”表现:被骗企业会受邀进行考察,在与欺诈者一段时间的接触中逐渐放松防范。这样的欺诈往往属于高智商欺诈,直到最后一刻都不会露出马脚。等卖方发现上当之后,才发现人去楼空,悔之晚矣。
点评:商务部专家指出,涉外贸易过程复杂,不法商人往往利用法律和合同的漏洞进行欺诈,这些欺诈的形式表现各种各样,涉及的领域也很广泛。提单、信用证和保险方面的欺诈基本都会涉及。
出售假农资坑农害农
欺诈手法:欺诈者通常会打出“科学”“致富”两张牌来欺骗农村消费者,为了获得农民的认可,不法经销商通常会通过国家正规媒体播发此类信息。
“中招”表现:心地善良而又信息相对闭塞的农民极易轻信,假种子、假化肥买回家,辛苦耕作一年,到头来颗粒无收,还耽误了农时。
点评:国家工商总局市场司认为,在2004年工商总局受理的农资类申诉中,一半以上来自于种子、农药、化肥、饲料质量差和掺杂使假。在购买农资时,农民兄弟应慎选农资经销商,不要盲目购买打着“科技”旗号的农资产品,更不要贪图便宜,买农资一定要索要发票。
( 责任编辑:谢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