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基金公司最新公布的业绩不容乐观。以有业绩发布的37家基金公司的153只基金计算,2004年全年投资亏损达到67亿元。不仅如此,随着市场的逐步开放,基金公司的基金销售开始步入萎缩状态;同业竞争日益激烈、混业经营的态势进一步加剧了资金的分流,进而影响基金的投资收益。面对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发展进程,我们究竟应如何看待今后基金业的发展?
靠天吃饭难成正果
自1998年年初,两只封闭式基金基金开元与基金金泰发行以来,经过7年多的发展,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业已成功地实现了三大历史性突破:从封闭式到开放式、从资本市场到货币市场,从内资基金管理公司到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截至上年年末,我国基金管理公司数量超过了45家,基金数量为161只,资产总规模达到3246亿元人民币,持有的股票市值占股票市场流通规模的15%以上。
由此看来,中国基金业方兴未艾。但是,最重要的是要打破靠天吃饭的现状。对于投资基金来说,证券市场的低迷、外部环境的影响不能成为业绩不佳的借口。一只基金运作得好坏主要取决于基金经理的水平。
在公布业绩的37家基金公司中,2004年的账面浮亏152亿元,其中54只封闭式基金亏损32.27亿元。2004年以来新成立的49只开放式基金整体亏损35.68亿元。社保基金的投资组合,浮亏11亿元。
令人无奈的是,除了业绩,目前我们还没有其他区分优秀基金经理的标准与考评手段。基金业整体良莠混杂,个别基金经理人更有滥竽充数之嫌。
事实上,基金管理行业与银行业、保险业的重要区别之一,是它所管理的是别人的钱,没有或很少负债经营。因此被称为“永远不会倒闭的金融行业”。
基金公司最重要的资本是人力资本,而不是货币资本。好的基金经理人往往会选择很小的基金进行操作,所以,人们很难从基金的经营业绩方面评价出最好与最差的基金经理。这就如同《鹿鼎记》中的韦小宝一样,虽出家少林寺,却根本不会武功。遭遇强敌,只有束手待毙一种选择。然而这在少林高僧看来,却是不错的表现。因其“禅定修为,竟已达到极高境界。”
当然这只是个笑话。在证券市场,靠天吃饭一定难有好结果。打破当前基金业的“韦小宝迷局”大概只有一个办法--借助“博弈论”,催发机构洗牌。
等待优于行动
经济学始祖亚当·斯密说过,在竞争的情况下,如果每个人在私欲的驱动下都发挥自己的最高水平,就一定会形成最好的局面——多赢。但是《博弈论》的作者约翰·纳什却不同意这一点。
纳什认为:如果所有的人均相持不下,就没有一个人可以简单地胜出。在《博弈论》中,他给出了一个极其著名的博弈均衡,也称为“大小猪均衡”。
假设猪圈里有一头大猪和一头小猪。猪圈的一端有猪食槽,另一端装着猪食供应的按钮。按一下按钮会有10个单位的猪食进槽,但是谁先去按按钮则要多付出2个单位的成本。如果小猪按按钮,大猪先到槽边,大小猪分到的食物收益比为9∶1;大小猪同时按按钮,同时到槽边,收益比是7∶3;大猪按按钮,小猪先到槽边,收益比是6∶4。
假定这个博弈的环境不变,在两头猪智力相同的前提下,按照利益原则,小猪最终的选择将是等待让大猪去按按钮。这个行为是本能。
原因很简单:在大猪和小猪同时按动按钮时,小猪可以得到1个单位的纯收益吃到3个单位,付出2个单位,而小猪等待大猪去按按钮的话,小猪则可以获得4个单位的纯收益。因此,等待优于行动。
如果在大猪选择等待,让小猪去按按钮的前提下,小猪的收入将不抵成本,纯收益为负1个单位;如果小猪与大猪对峙,谁也不按按钮,那么小猪的收益为零,也要好于为负。等待仍然优于行动。
根据“纳什均衡”理论,最后受不了的是大猪。小猪宁愿饿死,也不会去按那只按钮。所以,按按钮发动行情的责任最后一定要落在大猪的身上。
“纳什均衡”能够解释很多问题。由此我们完全可以清楚地看到,市场的主动权并不在“大猪”手上;市场的走向也不取决于它们的选择。
如果“大猪”不知道自身处境的险恶,寄望于以其他非市场的手段,硬要挑战“纳什均衡”,就有可能出现最坏的结果,比如市场发生更为剧烈的震荡。在这个世界上,市场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纳什给我们指出一种未来的结构关系:所有的策略或者最优的行为,都必须在一个更大的博弈结构中得以延续。
对于后市,笔者认为当前最好的选择是耐心等待。如果政策面能够给予一定的支持,我们才可以判定市场处于一波较大行情的开始阶段。市场就此发生转折也在意料之中。
( 责任编辑:沈亚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