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自2001年6月国有股减持政策出台,股市暴跌,引发国有股减持方案继而全流通方案(现在通称为解决“股权分置”方案)的热烈讨论以来,四年时间过去了。期间有官方主持的,如证监会向社会证询方案,汇总下来有4000多个。民间的论证会、研讨会更是不计其数,各种方案应有尽有。如果我们不怀疑中国人的智慧,可以说,所有能想到的方案都想到了,所有可能的方案已经穷尽。也就是说解决“股权分置”方案的“全集”已经建立。剩下要做的只是在“全集”之中选择最终实施的“子集”。当然这是个艰难的选择,所以到现在还没有结果。
随着讨论的不断深入,有几类有代表性的方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几类方案有大量的拥护者,同时又都有大量的反对者,彼此之间互相攻击,互不相让,分歧很大。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些方案都是由股市的投资者或其代表制定的,反映了股市投资者的要求和愿望。经过仔细调研,我们发现,有一类与全流通息息相关的当事人完全站在全流通的讨论会的门外,那么,谁是全流通讨论的缺席者呢?
非流通股,正是非流通股没有参加全流通讨论!试问,那种方案是非流通股东制定的?正是由于非流通股的缺席,我们听不到他们的声音,以至于我们完全忘记了他们的存在,甚至在我们就“A股含权”、“补偿式全流通”方案“达成共识”时,也不曾想过要征询以下他们的意见。但是,真的可以不听他们的意见吗?
他们是谁?让我们揭开非流通股的面纱。截至2004年底,非流通为4950亿股,占股市总股本的70%。从地域上讲,非流通股分布在全国各地;从隶属上讲,非流通股分别隶属中央、部委、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乡镇及以下五级政府;从类别上分为国家股、国有法人股、社会法人股;从性质上又分为国有股、民营股;从数量上看,非流通股的股东个数约为10000多个。
由此可见,非流通股是一个规模庞大的群体,而且其内部结构又极其复杂。
非流通股是如何形成的,从现状看,大部分是作为上市公司发起股东形成的,也有一部分(今后会越来越多)是通过受让别的非流通股形成的。
非流通股的实力(包括对政府和政策的影响力)如何呢?我想,没有人会怀疑非流通股的实力。通过非流通股在这四年中的表现也能看出,非流通股的实力是如此的强大,以至于在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涉及非流通股利益的方案时,非流通股都懒得参加,更别说去设计方案、解释说明和争论了。
所以,我对所谓已“达成共识”的方案颇抱悲观的态度。
由于非流通股的股东数量如此庞大,层次结构如此复杂,整个非流通股绝非铁板一块,他们的利益诉求也是多元化的。即便是国有资产也是分级管理的,除中央企业外,中央政府未必有权利和能力处置各级政府管理的国有资产。所以,无论是理论上还是现实中都不存在用“一刀切”的行政手段解决国有股问题的可能性。更不要说对民营所有的非流通股。有人说先拿民营控股的上市公司搞“补偿式全流通”试点,简直是异想天开!
考虑到任何解决“股权分置”的方案都绕不过非流通股的现实,我们必须改变现在的状况,必须积极地与非流通股开展对话和交流,积极地征询非流通股对解决“股权分置”的意见。作为非流通股,也要拿出合作的诚意和负责任的精神,作出必要的妥协和让步,共同为解决“股权分置”这个股市难题出谋划策,为促进股市的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 责任编辑:张雪琴 )